埋没休嗤此两生,古今多少穷途客。
繁台家在汴流平,老我相逢话锋镝。
剩有关河出后生,枉将兵火催衰白。
君不见秘书高馆群儒修,欧虞褚薛题银钩。
朔州老将解兵柄,折节爱与诸生游。
丈夫遭际好文日,布衣可以轻兜鍪。
似君才藻妙行草,况工绢素追营丘。
它年供奉北门诏,大官赐食千金裘。
呜呼石渠麟阁总天上,凌烟图罢图瀛洲。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埋没休嗤此两生,古今多少穷途客。 —— 这句表达了对那些虽然被埋没但仍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才华的人的赞赏,即使他们处于困境之中也不放弃追求。”埋没”指的是不被认可或忽视,”休嗤”则表示不要嘲笑。”两生”可能指的是两个人,”古今”指古今多少,意指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许多像这样的人。

  2. 繁台家在汴流平,老我相逢话锋镝。 —— 这里提到了一个人家的地理位置,”繁台”可能是一个地名,而”汴流平”则描绘了一幅平静的河流景象,可能意味着这个人的生活状态比较平稳。”老我”暗示着诗人自己已经到了晚年,”相逢”表达了诗人与这个人的相遇。”话锋镝”中的”锋镝”原指刀剑,暗喻战斗的危险。这里表达的是两人在危险的环境中依然能够交流和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想法。

  3. 剩有关河出后生,枉将兵火催衰白。 —— 这里提到“关河”,通常指代中国的北方地区,也暗示着战争和动乱。”出后生”可能是指新一代的年轻人,”枉将兵火”表明这种动乱对于年轻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加速了他们的衰老。

  4. 君不见秘书高馆群儒修,欧虞褚薛题银钩。 —— 这句诗通过对比来强调学问的重要性。”君不见”是一个反问句式,表示诗人对于这种现象的肯定。”秘书高馆”指的是藏书丰富的书房或机构,”群儒修”指的是一群有学问的人聚集在一起学习和研究。”欧虞褚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他们的书法被称为”四大金刚”,”银钩”则形容书法工整美观如银勾一般。

  5. 朔州老将解兵柄,折节爱与诸生游。 —— 这里描述了一位在朔州的老将军卸任后改变态度,转而热爱教育并乐于与学者们交往的场景。”解兵柄”可能指的是卸去军职,”折节”意味着改变了以往的态度。”诸生”是指当时的读书人,”游”则是交友的意思。

  6. 丈夫遭际好文日,布衣可以轻兜鍪。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文学作为职业的人的赞美。”丈夫遭际好文日”中的”丈夫遭遇时运”暗示了一个适宜的环境或时机,”好文日”则意味着这是一个重视文化和文学的时代。”布衣”在这里指的是平民,”兜鍪”是一种头盔,这里比喻为文人的头巾。诗人认为即使是平民,也能通过文学获得尊重。

  7. 似君才藻妙行草,况工绢素追营丘。 —— 这句话是对那位书法大师的赞美,称其才藻如同绘画中的草书一样精妙,同时在绢素上也能展现其技艺,追及历史上的高手。”营丘”是古代的一个地名,可能与这位书法家的创作地点有关。

  8. 它年供奉北门诏,大官赐食千金裘。 —— 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这位书法家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得到皇帝的赏识,甚至成为朝廷的大官,享受尊贵的生活。”供奉北门诏”意味着被皇帝召见并受到重用,”大官赐食千金裘”中的”大官”指的是高官,”赐食千金裘”则是说得到丰厚的赏赐和优厚的待遇,这里的”千金裘”象征了极高的荣誉和财富。

  9. 呜呼石渠麟阁总天上,凌烟图罢图瀛洲。 —— 这两句是对整个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呜呼”是一种感叹词,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石渠麟阁总天上”中的”石渠”和”麟阁”都是古代的藏书楼或宫殿的名称,象征着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传承。而”总天上”则暗示了知识的广博与深远。”凌烟图罢图瀛洲”中的”凌烟图”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而”图瀛洲”中的”瀛洲”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境,意味着这幅作品最终完成了它的传奇之旅。整句话反映了对知识传承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