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未佐命,早共京师游。
弱冠拜司徒,杖策功名收。
灵台画少年,万古谁能俦。
兴王诸将相,足使风云羞。
邓芝遇先主,七十才封侯。
位至大将军,矍铄高春秋。
英雄初未遇,垂老犹穷愁。
祖孙汉功臣,年齿胡不侔。
我读新野传,慷慨思炎刘。
【注释】
高密,即高密侯国,在今山东高密县,汉景帝封刘开为侯国。未佐命,辅佐天子。弱冠,指二十岁。拜,授任官职。杖策,持杖策,指带兵出征。灵台,指东汉末年的丞相曹操。《三国志·魏书·陈琳传》:“太祖(曹操)尝令作《武文昭侯颂》,令陈琳使卓(卓别解作卓异)为之。琳作已,太祖览焉,握笔顿首曰:‘为我写之!’卓亦不辞而作。”少年,指曹操。万古,极言其功业之大,影响深远。兴王,指曹操。诸将相,指曹操手下的一批将领和谋士。足,足以。风云,喻英雄辈出。邓芝遇,指邓芝遇刘备。先主,指刘备。七十,指刘备在世时年事已高。位至大将军,指曹魏建立后,司马懿官至大将军。矍铄,形容精神旺盛。高春秋,指年纪虽老,却仍威风不减。英雄初未遇,指刘备初起兵时,人才济济,但后来多被曹操所杀。垂老犹穷愁,指诸葛亮晚年仍关心天下大事,忧心忡忡。祖孙,指曹操和刘备。汉功臣,指东汉开国时的一批功臣。胡,通“湖”,同“湖”。不侔,不相称。我读新野传,指读诸葛亮的《出师表》。慷慨,激昂慷慨的样子。炎刘,指南朝刘宋,与东吴并立。
【译文】
高密侯没有当上辅佐皇帝的重臣,很早就游历京师,二十岁时授任司徒之职,手握军旗功名显赫,画中青年英杰,千古之下无人可与之相比,兴王的将军宰相们,足以让风云变色而羞愧。邓芝遇上了刘备,七十岁时才被封侯,官至大将军,虽已衰老却依然精力充沛,英雄豪杰当初都未遇到明君,到老了仍然忧虑重重,祖孙是汉代功臣,年龄相差无几。我读《出师表》,感慨万千,想起那辉煌的刘氏江山。
【赏析】
此诗是作者咏史怀人之作。诗中通过歌颂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和伟大抱负,来抒发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关注。
前四句赞颂曹操,后四句怀念诸葛亮。第一、二句赞颂曹操辅佐天子有功于汉室;第三、四句赞美曹操手下的文武英才如云;第五、六句称赞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最后两句则借诸葛亮的事迹,感叹英雄失时而悲叹自己生不逢时。全诗感情激越,气魄宏大,有很高的历史概括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