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昔云季,黄门擅权势。
积忿召外兵,痈决身亦毙。
虽自拨本根,庶几荡残秽。
谁云承敝起,仍出刑馀裔。
孟德沾丐养,门资列朝贵。
凭藉盗弄兵,岂曰唯才智。
追王故长秋,无须而配帝。
钩党诸名贤,子孙为皂𨽻。
【注释】
读史杂诗其一: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曹操为报私仇,诛杀宦官蹇硕及其部将二十人,并下令捕拿宦官的亲属。当时,曹丕、曹植兄弟也因与宦官曹腾有隙而被株连。曹操自认罪孽深重,于是上表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曹丕以躲避追讨。曹丕不从,曹操被迫于208年东征。
黄门擅权势:东汉时,宦官专权,他们掌握朝廷的军政大权。东汉灵帝时,中常侍蹇硕把持朝政。
积忿召外兵:东汉时,宦官专权,他们掌握朝廷的军政大权。东汉灵帝时,中常侍蹇硕把持朝政。
痈决身亦毙:指汉灵帝病重,宦官与外戚争立,最后由少帝刘辩被宦官所杀。
虽自拨本根:虽然自己努力改变根本。
庶几荡残秽:也许能够扫清污秽,恢复清明。
谁云承敝起:谁说是由衰乱而兴起呢?
仍出刑馀裔:仍然出自被判刑的人后代。
孟德沾丐养:曹操曾受过袁绍的恩惠,所以对袁绍的儿子很照顾。
门资列朝贵:凭借门第,地位很高。
凭藉盗弄兵:凭借盗匪作乱。
岂曰唯才智:难道说只有才智高超吗?
追王故长秋:追封前朝长乐宫的太后为王。故:过去的,从前的。
无须而配帝:不需要什么理由就可以配享皇帝的尊号。
钩党诸名贤:指汉桓帝时被宦官诬告的许多官员和士大夫。
子孙为皂𨽻:他们的子孙都变成了奴隶。皂𨽻(zào lǎn):用黑布做的刑具。
【赏析】
这首诗选自《魏晋南北朝文学选》,是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220)五月所作。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古讽今,对曹操的一生进行了评论,表达了他对于政治的感慨和对历史兴亡的认识。此诗语言质朴,直白晓畅,叙事简洁明了,议论则深刻犀利,富有哲理意味。全诗一气呵成,毫无拖沓之弊。诗人善于抓住关键处加以铺叙渲染,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从而收到“言近旨远”的艺术效果。
首联“东汉昔云季,黄门擅权势”,点明时代背景是东汉时期,指出宦官势力强大,掌握了朝廷的实权。接着又通过“积忿召外兵,痈决身亦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宦官专权的恶果,即宦官专权,导致外廷的军事行动频繁,最后自己也走向灭亡。这两句诗既揭示了历史的真相,又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情绪。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当时政治状况的深刻认识,也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
颔联“虽自拨本根,庶几荡残秽”,进一步揭示了曹操在政治上的改革措施。尽管曹操自己努力改变根本,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些改革措施还是难以奏效的。这两句诗既表明了曹操的无奈之情,也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复杂性。
颈联“谁云承敝起,仍出刑馀裔”,直接批评了曹操出身低微,却能够登上皇位的事实。曹操曾受到袁绍的恩惠,所以对袁绍的儿子很照顾。然而,曹操却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登上权力的顶峰,成为一代枭雄。这两句诗既揭示了曹操的成功之道,也表明了他并非依靠外力而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才智登上皇位的。
尾联“孟德沾丐养,门资列朝贵”,进一步描述了曹操的政治地位。曹操曾经受到袁绍的恩惠,所以对袁绍的儿子很照顾。然而,曹操却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登上权力的顶峰,成为一代枭雄。这两句诗既揭示了曹操的成功之道,也表明了他并非依靠外力而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才智登上皇位的。同时,这也暗示了曹操在政治斗争中的手段和策略。
整首诗通过对曹操一生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亡的深刻认识和对于政治现实的关注。诗人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的语言简洁明了,一针见血地揭示了问题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