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刑师傅,徙木见威约。
范叔诬泾阳,折胁吐謇谔。
地疏主恩深,法轻主权削。
苟非用刻深,何以膺付托。
功成或幸退,祸至终难度。
屈伸变化间,即事多斟酌。
谈笑迁种人,吾思王景略。

诗句释义

商君刑师傅,徙木见威约。

  • “商君” 指的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丞相张仪,这里指代他实施的法律和刑罚。
  • “刑师傅” 意指对师傅或贵族使用严厉的刑罚。
  • “徙木” 是古代一种通过移动木头来显示权威的方法,比喻用极端手段树立威望。
  • “见威约” 表示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威严和约束力。

范叔诬泾阳,折胁吐謇谔。

  • “范叔” 是范雎(Jù)的别称,他是秦国的一位大臣。
  • “诬” 意为欺骗、诬陷。
  • “泾阳” 指的是秦穆公(Jūn),当时被范雎陷害。
  • “折胁” 形容极度的痛苦,此处比喻为了政治目的而做出的极大牺牲。
  • “吐謇谔” 指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尽管这可能会带来不利的后果。

地疏主恩深,法轻主权削。

  • “地疏” 表示地理位置偏远或不受中央控制。
  • “主恩深” 暗示虽然受到君主的恩宠,但这种恩宠可能并不稳固或难以预测。
  • “法轻” 意味着法律的执行不够严格或公正,导致权力容易被削弱。

苟非用刻深,何以膺付托?

  • “苟非用刻深” 意指如果不是因为非常严厉的手腕和手段,如何能够承受国家的委托和信任?
  • “膺付托” 表示接受并肩负起重要的责任或任务。

功成或幸退,祸至终难度。

  • “功成” 指取得巨大的成功或成就。
  • “或幸退” 表示在取得成功后,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被迫离职或退隐。
  • “祸至终难度” 暗示即使没有直接的灾祸降临,也难逃最终的政治风险和困境。

屈伸变化间,即事多斟酌。

  • “屈伸变化” 描述的是政治上的变化无常和权谋斗争。
  • “即事多斟酌” 表示在实际处理事务时需要深思熟虑和仔细权衡。

译文:

商君用严厉的手段对付师傅们,通过迁徙木柱展示权威。范雎诬陷泾阳君,以身体之苦表达直言进谏的决心。地处偏僻受恩宠深厚,因法律执行不严导致国家权力削弱。如果不是用刻薄的手段,怎能担当重任?功成之后可能幸运地退隐,灾祸到来终究难以逃脱。在政治的起伏中,应对事情需多考虑周全。

赏析:

这首《读史杂诗》通过历史故事展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诗人通过对商鞅、范雎等历史人物的描述,表达了对权力游戏和政治斗争的深刻理解。同时,诗歌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忠诚与背叛、正义与邪恶之间界限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大事交织在一起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现实政治的敏锐观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