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映兰膏叶底寻,玉盘纤手出无心。
花开槐市枝枝火,霜满江潭树树金。
绣佛传灯珠错落,洞仙争奕漏深沉。
饶他丁缓施工巧,不及生成在上林。

橘灯

掩映兰花香气的烛影在叶间摇曳,如同玉盘般的纤手无意间点燃了烛光。

花朵在槐树下绽放,如火焰般热烈,而江潭边的树木则被霜覆盖,显得金光闪闪。

绣佛传灯时珠串错落有致,洞仙们争艳斗艳,漏刻声深沉悠长。

即使他们再怎么巧妙,也比不上天生丽质的自然美景。

注释:

  1. 兰膏:指兰花制作的香料。兰膏香浓,故用以形容香味。
  2. 玉盘纤手:形容女子的手细嫩柔软,像玉一样细腻光滑。
  3. 花开槐市:指在槐树盛开的季节(通常指春天),槐花满树盛开的景象。
  4. 枝枝火:形容花火绽放时的灿烂光芒,如同繁星点点。
  5. 霜满江潭:形容秋天霜降后,江边树叶变黄,覆盖在江潭之上,形成金色的景色。
  6. 绣佛传灯:指佛像前点灯祈福的场景,绣佛是精美的佛像,传灯是传递吉祥之意。
  7. 洞仙争奕:形容道士们在洞府中下棋或玩牌等游戏,争先恐后,气氛活跃。
  8. 丁缓施工巧:丁缓可能是指某个人或某位工匠,这里的“巧”指的是技艺高超。
  9. 生成在上林:指自然形成的美景,如同仙境一般美丽。上林是古代对皇家园林的美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首句通过兰膏和玉盘的描述,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人以“花开”和“枝枝火”的意象,展现了春天里花火绚烂的景象,以及秋天霜降后江潭金黄的美丽景色。

诗中的“绣佛传灯”和“洞仙争奕”两处,都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普通的民间活动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涵。这些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或宗教仪式,而是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一句“生成在上林”,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它表达了一种超越人工雕琢、回归自然之美的观点。尽管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的美,但诗人更看重的是那些未经修饰、自然而然展现的美丽。这种观点既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