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来松下宿,初月澹相亲。
山近住难定,僧高别更真。
暗泉随去马,急叶卷归人。
过尽碧云处,我心惭隐沦。
【注释】
夜发破山寺,即《宿破山寺后禅院》。
别鹤:别离鹤。鹤在古代诗人的作品中,常以喻隐士或高僧。如李白诗“昔人已乘黄鹤去”,王维诗“白鹤忽随烟云起”。此句意谓与僧人分别了。如上人:和尚。
得来松下宿,初月澹亲:“松树丛生,其下多可憩息。杜甫诗“客亭有松树,低覆一茅屋”是也。
初月澹亲:淡月相亲。杜甫诗:“江清月近人。”
山近住难定:“住”指栖止。“山近”犹言山近水旁。“难定”即不能久居。苏轼诗“山近白云隔,溪深绿竹关”,“山近”指庐山;“难定”,犹言不可久留。
僧高别更真:“高”指僧之品格高尚、学识渊博。“别更真”,意谓离别更加真实。白居易诗“别时提剑出门去,顾我瞪目不敢言”是也。
暗泉随去马:“去”指离去。“马走”犹言马行。
急叶卷归人:“卷”指飘动。“叶”指树叶。杜甫诗“江上秋风动客心,秋声一夜叶下听”是也。
过尽碧云处:“碧云”指青山之上,云雾缭绕。李贺诗“碧云红木香,玉楼天半空”是也。
我心惭隐沦:“惭愧”犹言羞愧。苏轼诗“吾生本无乡,托命于四方”,是也。
【赏析】
《宿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作者流寓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这首诗写他与破山寺的和尚别后,宿在寺后的松林中,望着天空中的月亮,想到自己像一只离群的鹤,感到惭愧,因而产生了归隐的念头。首联点出题意:“夜发破山寺”,表明是在夜晚出发的。次联说:“得来松下宿,初月澹相亲”,意思是说在破山寺后面的松树上住宿了,而且看到初升的月儿也显得那么亲切。第三联说:“山近住难定,僧高别更真。”意思是说由于靠近山林难以定居,而僧人又高超脱俗,所以离别就更加真实了。第四联说:“暗泉随去马,急叶卷归人。”“暗泉”指瀑布,暗泉随着行者的马匹流淌;“急叶”指树叶在风中快速飘转。最后两句说:“过尽碧云处,我心惭隐沦。”意思是说经过青山白云之后,我内心感到惭愧,觉得自己像一只离群的鹤一样隐居起来。整首诗通过描写作者夜发破山寺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同时,诗中还透露出了作者对佛家教义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