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七弦琴,所思在翠岑。
成连奋逸响,中散叹销沉。
世俗惟趋利,人谁是赏音?
若无子期耳,总负伯牙心。
诗句释义及译文
首句“泠泠七弦琴,所思在翠岑。”
- 泠泠: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 七弦琴:古琴通常有七根弦,这里指代琴。
- 所思在翠岑:意指心中所思念的对象位于青山绿水之间。
次句“成连奋逸响,中散叹销沉。”
- 成连与中散是两个古代人物的名字,此处借指音乐人。
- 奋逸响:奋力弹奏,发出非凡的声响。
- 叹销沉:表达一种深深的哀愁和失望。
第三句“世俗惟趋利,人谁是赏音?”
- 唯:只是。
- 趋利:追求利益。
- 赏音:欣赏音乐的人或艺术。
- 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只关注名利而忽视艺术价值的看法。
末句“若无子期耳,总负伯牙心。”
- 子期:春秋时期著名琴师俞伯牙的朋友钟子期。
- 伯牙:俞伯牙,著名的古琴家。
- 这句表明如果缺少了像子期的知音,那么俞伯牙的音乐才华也就无法得到真正的理解与赏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的两位杰出琴师(俞伯牙和成连)以及他们各自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价值被忽视的忧虑和感慨。诗中提到的“子期”和“伯牙”,不仅是琴艺高超的象征,也代表了真正理解和赏识音乐的人。然而,现实中这样的人似乎并不常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理想中的知音的渴望和对现实的讽刺。整体上,诗歌以音乐为载体,折射出对人性中美好与悲哀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