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吉,原名宋廷佐,明代诗人
宋廷佐是明代的诗人。
字元吉,号东山,陕西乾州人,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博学好古,文思卓著,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曾担任过南阳知府等官职。他的一生经历了丰富的政治变迁,曾在正德九年任清军御史,巡查河东时游览了王官谷、解州桃花洞等名胜古迹。
元吉,原名宋廷佐,明代诗人
宋廷佐是明代的诗人。
字元吉,号东山,陕西乾州人,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博学好古,文思卓著,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曾担任过南阳知府等官职。他的一生经历了丰富的政治变迁,曾在正德九年任清军御史,巡查河东时游览了王官谷、解州桃花洞等名胜古迹。
王官谷 注释- 王官:这里指代山西的晋王。晋王在历史上是山西地区的统治者,因此称其地为“王官”。 - 形胜:地理位置的优势或美丽景观,形容地势、环境等优越。 - 甲品题:“甲”在这里表示排名或等级,“品题”意味着评价或赞誉。 - 半山常雨过:“半山”可能指的是山的一半区域,“常雨过”意味着经常下雨。 - 一柱与天齐:“一柱”可能是指山峰的一部分,“与天齐”形容山峰非常高,几乎触及天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细致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诗歌的写作手法。理解诗歌内容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思想倾向以及诗歌表达的艺术效果。“杖策登天柱”,意思是拄着长柄的手杖登上了天柱峰。“杖策”是指手杖,古代文人出游时常用来支撑身体。这里借指登山。登高远望,极目远眺,但见黄河如带滚滚而来直入云霄。“长河入望真”
【注释】 ①三门山:在山西河津县北,黄河上源龙门的峡谷中。 ②万里风烟此上游:指黄河源头的广阔。此上游:此指黄河源头一带。 ③百年楼古独登楼:指三门山之楼已历数百年,但今日仍有人登览。百:数词。 ④连村草树:指周围的村庄、树木。 ⑤隔岸:指三门山下的黄河,与岸相对。二周:即“两”字。 ⑥危槛:高悬的栏杆。危:高。 ⑦洪涛:大波浪。撼:震撼。地应浮:大地被震撼。应:应当。浮:漂浮。 ⑧茫茫禹迹
诗句翻译: 滔滔东下浪花浮,万里惟应到海休。 未论三门过潋滟,且看一柱障中流。 千年胜迹浑如昨,六月凉飙凛似秋。 揽辔重来是何日,漫题崖石记曾游。 译文: 滔滔东下的波浪起伏不定,万里长江最终汇入大海。 尚未讨论三门山的壮丽景色,暂且欣赏一座山峰挡住了江流。 千年的胜迹依然如同昨日一般,六月的凉风带着秋天的气息。 再次骑马返回时是何时,随意在崖石上题写下我曾经游玩过的地方。 注释: -
王官谷漫成 乾坤今古一虚舟,是处青山便可留。 海上漫劳占紫气,人间何事觅丹丘。 注释:天地之间,古今如一叶扁舟在虚空中飘荡,只要看到青山绿水,我就可以驻足停留。 在海上耗费时间去追寻那虚无缥缈的紫气(祥瑞之气),有什么意义呢?人世间又为何要去寻觅那神仙居住的丹丘呢? 中条雨霁青如画,天柱峰高凛似秋。 注释:中条山上雨后晴朗,山色青翠如画;天柱峰巍峨挺拔,如同秋天一般寒冷峻厉。
宋廷佐是明代的诗人。 字元吉,号东山,陕西乾州人,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博学好古,文思卓著,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曾担任过南阳知府等官职。他的一生经历了丰富的政治变迁,曾在正德九年任清军御史,巡查河东时游览了王官谷、解州桃花洞等名胜古迹
吕阳,明代诗人,字全五,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入清后官至浙江布政司参议。 吕阳是明末清初的江南无锡人,其生平与文学成就均值得关注。在探讨他的诗歌作品时,可以发现《薪斋集》中收录了吕阳的部分诗文。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体验,同时也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