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风烟此上游,百年楼古独登楼。
连村草树环三晋,隔岸河山已二周。
危槛乍凭天欲堕,洪涛初撼地应浮。
茫茫禹迹行将遍,自喜今朝是壮游。

【注释】

①三门山:在山西河津县北,黄河上源龙门的峡谷中。

②万里风烟此上游:指黄河源头的广阔。此上游:此指黄河源头一带。

③百年楼古独登楼:指三门山之楼已历数百年,但今日仍有人登览。百:数词。

④连村草树:指周围的村庄、树木。

⑤隔岸:指三门山下的黄河,与岸相对。二周:即“两”字。

⑥危槛:高悬的栏杆。危:高。

⑦洪涛:大波浪。撼:震撼。地应浮:大地被震撼。应:应当。浮:漂浮。

⑧茫茫禹迹:指大禹治水留下的遗迹。禹迹:大禹治水时所过之处的地名。行将遍:将要遍布。

⑨自喜:自我欣赏,引以自豪。是壮游:这是一次壮美的游览。

【赏析】

《登三门山看河楼》一诗,是宋代诗人范仲淹于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六月十五日登三门山而作的一首七绝。诗中描写了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雄浑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首句写登临所见,黄河源头的风烟迷蒙,令人心旷神怡。第二句写登上这座历史久远的黄河楼,感慨万千。第三句写黄河之水,东流不息,滚滚而去。第四句写黄河两岸的景色,已经远远地看到了。第五句写黄河之水,波涛汹涌,势不可挡。第六句写站在高处眺望河景,只见黄河波涛滚滚。第七句写大河奔流,浩渺无边,黄河的壮美景观令人惊叹不已。第八句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这首诗是范仲淹在任河北西路安抚司事时所作。当时他正处在新旧交替、党争激烈的时期,他怀着满腔热忱,希望在新的形势下施展自己的抱负。因此,当他来到三门山黄河边,看到这壮观的自然风光时,不禁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七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