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间广东东莞人,字邦佐。
元顺帝至正间为小官,后弃官归里。
元末大乱,聚众保乡里,破海盗,守广州。
擢广东行省右丞。
明洪武元年廖永忠取广东,真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
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累官湖广布政使,封东莞伯。
生卒年:?-1388
元明间广东东莞人,字邦佐。
元顺帝至正间为小官,后弃官归里。
元末大乱,聚众保乡里,破海盗,守广州。
擢广东行省右丞。
明洪武元年廖永忠取广东,真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
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累官湖广布政使,封东莞伯。
生卒年:?-1388
【解析】 本诗的注释要准确全面,赏析要有深度和广度。 译文: 当年提兵经过梅关时,北方已经沦陷;现在奉命返回广东,在五岭南面。 古庙中还留有当年朱履的痕迹,旧题的碧纱笼已经羞见。 天边云气弥漫,千山下雨,万壑松涛阵阵,十里风声。 谒毕丞相祠堂,再回首遥望蓬莱宫阙,只见云雾缭绕,五座宫殿隐于云海之中。 【答案】 译文: 当年提兵经过梅关时,北方已经沦陷;现在奉命返回广东,在五岭南面。
【诗句注释】 1. “征蛮洞作”:在征伐蛮夷的山洞中题诗。 2. “蛮烟漠漠障荆隈,日到天中尚未开”:瘴气弥漫,遮蔽着边塞。太阳到了中午还没有出来。 3. “中土尽皆沾露雨,荒边何足动风雷”:中原地区都沾湿了露水和雨水,而边疆又何足惊动风云雷电。 4. “投鞭饮马黄河竭,指手挥戈华岳摧”:投鞭就可以饮马于黄河之滨,指挥一挥手就可以摧毁华山。 5. “不识洗天风雨起,片霞犹得拟中台”
【解析】 “过龙潭峡”是这首诗的首句,点明题意,交代了全诗写作的背景,同时为后文描写龙潭峡的景色作铺垫。“水落鼋鼍隐钓台”,写山中水落,鱼鳖藏身,钓台也隐没在水下,只留下空荡的钓台。“峡山风动野云开”,写峡中山风吹散了山间的乌云,使天空变得晴朗起来。两句诗通过写景表现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寒潭昨夜龙归晚,带得山前骤雨来”,写夜深人静之时,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鼓声,原来是龙潭里的龙被这鼓声惊扰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多积累一些常见的名句和名人故事。然后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注意翻译时不要改变原作者表达的意思。 (1) 鼎沸:比喻社会动乱不安。图存:指苟且偷生、求得生存。十年:形容很短的时间,十年是虚数,这里用来表示短暂。安边:使边疆安定。
提兵昔过梅关北,奉命今还五岭东。 古庙尚留朱履迹,旧题羞见碧纱笼。 一天云气千山雨,万壑松声十里风。 谒罢相祠重回首,蓬莱宫阙五云中
鼎沸图存仅十年,平生忠义在安边。 英雄不学万人敌,方寸长悬尺五天。 宣布曾分南国政,贤劳敢咏北山篇。 真心独有松堪比,臣节惟应老更坚
元明间广东东莞人,字邦佐。 元顺帝至正间为小官,后弃官归里。 元末大乱,聚众保乡里,破海盗,守广州。 擢广东行省右丞。 明洪武元年廖永忠取广东,真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 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累官湖广布政使,封东莞伯。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