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皛,原名梁崇廷,明代诗人
梁崇廷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字伯皛,顺德人。他在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通过举人考试,并在官任广西左江道副使期间留下了许多诗作。
梁崇廷的诗歌创作涉及多方面的主题,包括对佛教修行的理解与赞颂、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节日庆典的描述。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伯皛,原名梁崇廷,明代诗人
梁崇廷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字伯皛,顺德人。他在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通过举人考试,并在官任广西左江道副使期间留下了许多诗作。
梁崇廷的诗歌创作涉及多方面的主题,包括对佛教修行的理解与赞颂、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节日庆典的描述。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诗句释义 1 何时飞锡到曹溪: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上人到达曹溪寺的期待与渴望。飞锡,原指佛教中僧人乘锡杖飞行,此处比喻远上人的到访。曹溪寺,位于今天的中国广东省,是禅宗的重要寺庙之一。 2. 咫尺天津路不迷:咫尺,意为极近;天津,地名,今为天津市。意喻即使离曹溪寺很近,道路也不迷乱,意味着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内心的清净和明确。 3. 处处浮尘成净土:浮尘,指世间的杂念、纷扰。净土
【注释】 丙午: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陆游应孝宗淳熙三年(1176)下第后,又于该年中进士,所以称“再入闽闱”。 海内:指全国。 棘闱:殿试考场,比喻科举考试的场次频繁。 薇堂:指陆游妻唐氏的堂屋;唐氏为陆游之母。 骢马:即青骢马,古代良马。 新措大:指陆游当时才学尚未成熟、经验不足的年轻人。 朱衣:古代官员服饰。 皮相:指人的外貌或外表。 神骨:指人的精神气质。 【赏析】
覃恩再锡 枫庭颁巽命,秘阁涣丝纶。 帝泽原高厚,恩波及小臣。 百里始通籍,凤诰荣吾亲。 今晋白云司,坭封赉锡频。 十年知郑重,五色更加珍。 星署瑶光转,龙楼睿藻新。 凉德荷殊眷,何以答丹宸。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皇帝恩典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皇帝对官员的赏赐,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感激之情。诗中充满了对皇帝的敬仰和对恩典的感激之情。 首句“覃恩再锡”,意思是皇帝再次赐予恩典。这里的“覃”是指广泛
【注释】 过虞姬墓:经过虞姬的墓碑。虞姬,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妃。墓,坟墓。 日暮驱车过客乡:太阳快落了,我驾车在异乡的路上。日暮,天将黑,黄昏之时。客乡,旅居之地,这里指作者所到之处。 美人孤冢带斜阳:美人的坟墓边上,夕阳斜照。美人,指美女虞姬。孤冢,孤单的坟墓。 镜鸾尘掩人何在:镜子里的鸾鸟(鸾鸟指凤凰,古代传说中凤凰有雌雄之分)被尘土覆盖,人在哪里? 窀穸风凄恨独长:墓穴里,风吹动草木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抓住全诗的中心思想,以及诗歌的语言、意境等,进行赏析。 本题的翻译为:“巍巍的佛寺建筑高耸入云,半山腰上梵宇(佛教寺院)开张,路旁栽满了瑞草和琼花。” “我踏着步子随着红日(太阳)缓缓下山
岭岫迢遰万壑低,越山闽海暮烟迷。 孤村日落行人少,古树风沉野鹤栖。 龙剑夜寒延浦月,征鞭晓拂陇头泥。 三秋作客频过此,人自劳攘草自萋。 注释:岭上山峰高耸入云,峡谷深邃,山谷中雾气弥漫,仿佛是一片低矮的丘陵。越山(在浙江)与闽海(在福建沿海地区)的暮烟缭绕,迷蒙难辨。孤村,指的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夕阳西下,村民们都回家了,留下的只有稀少的行人。古树苍劲挺拔,枝干扭曲,树叶随风飘舞
【注释】 1. 三山驿:古驿名,在今江西九江市。 2. 萧萧:形容树叶飘动的声音。 3. 一叶𦨴:指一片叶子,比喻孤苦伶仃的人。 4. 片帆清晓挂秋风:指早晨的帆影随风摇曳。 5. 金鳌岚气开还合:指云雾中金鳌山的山形时隐时现。 6. 螺女江流咽复通:指长江水波声如螺女的歌声悠扬回荡。 7. 案牍:公文文书。 8. 逢迎:讨好奉承。 9. 浑付酒杯中:全部寄托在酒中。 10. 无佳况
这首诗是诗人在初夏时游览翠华亭的即兴之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载酒芳亭兴不厌”,诗人在翠华亭饮酒作乐,兴致盎然,不愿离去。这里的“载酒”指的是携带美酒,“芳亭”指的是美丽的亭子,“兴不厌”则表示诗人对美景的欣赏之情永无止境。 次句“西山爽气透层檐”,描绘了西山的清新空气透过屋檐的情景。这里的“西山爽气”指的是西山的清新、宜人的气候
【注释】 黎子高:作者表字。南还索家书漫赋志别并当家信也:意为我即将南归,给家人写信时漫不经心地写下的“志别”。 欲计归期未有期:想计算回家的时间,但没有确定的日子。 客中送客最堪悲:在异乡送别亲人,心情最为悲伤。 三秋夜月论肝胆:三个秋季的夜晚,我们谈论着彼此的心意与肝胆。 万里风尘怅别离:离别之苦,跨越万里,令人心生惆怅。 寒雪渐深辞阙日:在寒冷的雪渐渐变深的那一天,告别了皇宫。
【注释】 1. 芳台:即花台,在金陵(今江苏南京)。 2. 葩(pā):花。 3. 磴阁(dèn gé):阶梯上的亭阁。 4. 瑞露:吉祥的露水。 5. 荐堂清梵:香炉中的香烟缭绕。 6. 窥帘:透过帘幕向外看。 7. 骑射:骑马射箭。 8. 关丽华:指美女。 9. 石炉:用石头做的火炉。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金陵赏景和游览胜迹的诗。首联写登高览胜所见之景
明宁国府宣城人,字禹金。 梅守德子。 诸生。 诗文博雅。 以不得志于科场,弃举子业。 申时行欲荐于朝,辞不赴,归隐书带园,构天逸阁,藏书著述于其中。 诗宗法李、何。 精音律,有传奇《玉合记》、《长命缕》、杂剧《昆仑奴》,好用典故骈语。 另编纂《才鬼记》、《青泥莲花记》,又有《梅禹金集》等。 生卒年
梁培德,字懋修,号默庵,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梁培德的诗作主要收录在《明诗纪事》中,他的生平事迹则记载于《莲香集》卷二。梁培德生于明朝,为南海人,其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与评价
明广东饶平人,字希道,号程斋。 弘治十五年进士。 授检讨。 累迁右副都御史,督粮储于南京。 后被弹劾罢职家居。 自言能炼长生丹药。 因陶仲文荐,并得严嵩之助,召为礼部右侍郎。 寻进礼部尚书。 但食禄不治事,供奉药物而已,士大夫以之为耻。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