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政,字九经。
奉天人,汉军正黄旗。
由监察御史外转兴泉道。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移分巡台厦道。
待人仁厚,尤加惠原住民,严禁通事、社商之剥削、滥派。
遇岁荒歉,极力为民申请赈恤,百姓赖以全生。
康熙四十九年(1710)秩满,补广东雷琼道。
不久因病卒,民建祠以崇祀之。
〖参考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台银本。
〗(施懿琳撰)
生卒年:?-?
王敏政
查阅内容
【注释】 节妇郑氏:节妇,指节操坚贞的女子。郑氏,即郑夫人。 苦节高风重柏舟:苦节,指郑夫人能忍受艰苦的生活。重柏舟,指郑夫人能坚守高尚的节操,如同重柏舟一样坚固。 輶轩(yóuxuān)问俗:輶轩,古代一种轻便的车子,这里指使者。问俗,指询问风俗。 长乐嗤青史:长乐,指郑夫人,因为郑氏生活在汉代,所以称为“长乐”。嗤,讥笑、嘲笑的意思。青史,指历史上的事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王敏政,字九经。 奉天人,汉军正黄旗。 由监察御史外转兴泉道。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移分巡台厦道。 待人仁厚,尤加惠原住民,严禁通事、社商之剥削、滥派。 遇岁荒歉,极力为民申请赈恤,百姓赖以全生。 康熙四十九年(1710)秩满,补广东雷琼道。 不久因病卒,民建祠以崇祀之。 〖参考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台银本。 〗(施懿琳撰) 生卒年:?-
相关推荐
王授,字元予,号瀛洲,成化、正德年间人。 在清代诗人中,王授以其非凡的文学才华和短暂的一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的生平和作品虽不多见,但通过现存的几篇诗文,仍可窥见其文学成就及时代背景
王至淳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字璞山,居住在江宁的隐仙庵中。他是一位道士,不仅擅长绘画梅花,还撰写有《清凉山房诗概》。 王至淳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他的艺术修养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他的诗作中常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如《散步平湖岸》中的“烟波浩渺中”和“月明天在水”,这些诗句都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同时,他的诗歌也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王至淳的诗风清逸高远,善于捕捉自然界中微妙的变化
王庭诏,字子宣,号遁庵,是清代四川夹江县人,被尊为“清代四川三大才子”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入仕到离任归隐的起伏变化,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 王庭诏在康熙五年(1666)年考取举人,之后在康熙九年(1670)年考中进士,并被授予三甲第115名的官职。然而,他并未在仕途上走得太远,而是选择辞官回乡。王庭诏的官场生涯虽然短暂,但他的作品却流传下来,成为后人研究清代文人的重要资料
王敏政,字九经。 奉天人,汉军正黄旗。 由监察御史外转兴泉道。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移分巡台厦道。 待人仁厚,尤加惠原住民,严禁通事、社商之剥削、滥派。 遇岁荒歉,极力为民申请赈恤,百姓赖以全生。 康熙四十九年(1710)秩满,补广东雷琼道。 不久因病卒,民建祠以崇祀之。 〖参考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台银本。 〗(施懿琳撰)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