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中,原名惠远谟,清代诗人
惠远谟是清代的诗人和道士,字虚中,号澹峰。他的作品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的热爱。
惠远谟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道士,他的诗歌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哲思的探索。他的作品在艺术性的同时,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情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考自然、生活及人生意义的独特视角。
虚中,原名惠远谟,清代诗人
惠远谟是清代的诗人和道士,字虚中,号澹峰。他的作品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的热爱。
惠远谟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道士,他的诗歌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哲思的探索。他的作品在艺术性的同时,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情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考自然、生活及人生意义的独特视角。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秋日杂感:秋天的感慨与思考。 - 季秋霜露繁:秋季的初秋,霜降之后天气寒冷,露水增多。 - 木落山色改:树叶凋零,山色变暗,表示季节的变换。 - 天地有萧瑟:自然景物显得萧瑟、凄凉。 - 炎暖岂长在:温暖的日子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 可怜东篱花:可惜美丽的菊花已开始枯萎凋零。 - 萎落无人采:花朵凋谢,无人采摘。 - 无言倚霜恨:花儿因为被霜冻而枯萎,无人欣赏
【注释】 题画:指《题李凝侍御山水图》。李凝,唐代诗人,官至中书舍人。 抱瓮:抱着瓦罐。陶渊明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诗作《归园田居》,有“晨兴理荒秽”、“开荒南野际”等句,可见他曾经躬耕田园。 城南:指作者家乡的城南,即作者居住之地。 学灌畦(qí齐):学习灌溉菜地。 蓑(suō搔):用棕皮或草制成的雨衣。 黄犊(dú杜):小牛。 萋萋(qīqī奇奇):草木茂盛的样子。 残照
【注释】: 千里云山一棹收,西风拂面早知秋。 千里云山一挥收帆,西风吹面已觉初秋时节。 望回彭蠡烟初合,路入严滩境转幽。 远眺回望,鄱阳湖一带水气蒸腾,烟雾迷蒙,如画中的仙境; 渐入严滩,景色更显幽静秀美。 世味可能成腐鼠,海槎终拟问牵牛。 世间的滋味或许都像腐烂的老鼠一样,我乘海船远行,希望有一天能到牵牛星上看看。 松窗落月微明夜,梦绕神山十二楼。 松林中窗户外月光微明照亮了夜空
【注释】 高天无纤云:天空中没有一点薄云。 遥夜独明月:在寂静的深夜,只有一轮明月相伴。 寒影落疏檐:月光下,冷清的影子投在稀疏的屋檐上。 清光隔松叶:月光透过松树的叶子照下来。 吾生百年内:我的生命只有一百年。 强半在离别:其中大部分是在离别中度过。 美人阻山川:心爱的人因山川阻隔而不能相见。 咫尺不可越:即使近在咫尺,也无法超越。 相思秋夜长,凉飙澈肌骨:在这漫长的秋天夜晚里
【注释】 湛湛:水深的样子。 滋:润泽。 开此檐下葵:在屋檐下开放的葵花,借指向日葵。 清馥:清香。 轻风:微风吹拂。 丹心耀朝辉:红色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 惜哉:可惜。 空枝:枯落的树枝。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没我阶前兰:长满了我台阶前的兰花。 石上芝:石头上的灵芝。 披离:分开。 天矫:高耸。 荣瘁:兴盛和衰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秋日所见之景,来表达自己对生命易逝
秋日杂感 我生若秋蓬,从风任飞止。 入云畏霜寒,委路恶泥滓。 孰云周道夸,吾行多倾圮。 荆棘满敝衣,乱石啮双趾。 狂风斗虎豹,冷月啸山鬼。 君子戒口舌,小人爱萋菲。 去去勿复言,世道已如此。 译文: 我如同秋天的枯叶随风飘荡,自由自在地飞翔或静止。 进入云端畏惧霜雪的寒冷,走在泥泞的道路上厌恶污秽的痕迹。 谁说人生的道路是宽阔平坦的,我的行走却常遭遇阻碍和挫折。 荆棘丛中布满了破旧的衣服
【解析】 “稼穑”是农人的总称,泛指农民。“自成邻”是说茅屋之间,没有邻里之分,都是自己的邻居。“牛背雨”是指耕田时牛背上滴着的雨珠;“马蹄尘”是指骑马时扬起的尘土。 【答案】 译文:我身在田间劳作的农夫,数家茅屋就组成了我家的邻居。只知牛背上的雨珠一滴滴落下,不知马背上的尘土漫天飞舞。 赏析: 这是诗人题画诗中的一首。诗中写自己身为农家之子,但已远离田园生活很久了,如今又回到田园之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的含义是赏析诗句的重要途径,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内容和题目要求来回答。“夜占”的意思是:夜晚我偷偷地占据着窗台。 【答案】 译文:明月映照在我的小窗上,竹影在几席上画成图案。是谁家的人没有睡呢,他正用笛声送走长夜。注释:“夜占”,指偷听。 赏析:①此诗写诗人在月色下静悄悄地欣赏琴声,以表现自己的孤寂之情。②首句“明月入小窗”,点明时间、地点及环境氛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理解诗句的含义是关键,然后要分析手法,最后再分析情感。此题中“夜占”是题目,“镫花”指灯花,是点灯后自然形成的一种图案,“寒影”指月光的冷清,“虚壁”指空荡荡的墙,“谡谡松间风”是指松林里风声阵阵,“鸣涛伴幽寂”是指在静寂的夜晚,江水发出潺潺的流水声,与四周的静寂形成了一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答案】 示例
重到山中怅然感旧次壁间韵 故人松竹问初盟,流水行云笑此生。 解语老猿曾识面,试飞雏鹤未知名。 银笺剩有牢愁句,玉笛偏多感旧声。 振翮凌风吾已倦,漫劳九万说鹏程。 注释: 1. 重到山中:再次回到山上。 2. 故人:老朋友。 3. 松竹:这里指松树和竹子。 4. 初盟:最初的誓言或约定。 5. 流水行云:形容时间的流逝,如同流水和飘动的云彩。 6. 解语老猿:会说话的老猿,比喻懂得道理的人。 7.
袁机是一位命运坎坷的女诗人,她的一生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以下是关于袁机的相关介绍: 1. 生平背景 - 出生与成长环境:袁机,字素文,生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卒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她自幼喜好读书,能诗善文,生前以诗寄情,抒发自己悲凉的身世。 - 家庭背景:袁机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三妹,因此也被称为“袁家三妹”
郑用锡,漳泉械斗纷起,撰〈劝和论〉开导村民,又挺身劝解,获保全者不少,逝后于同治十一年(1872)获祀乡贤祠中。 道光十四年(1834)曾与堂弟郑用鉴合撰淡水厅方志,后世纂修者多以此为基础;又著有《周礼解疑》、《周易折中衍义》。 咸丰元年(1851)开始修筑「北郭园」,此庭园遂成为北台重要的文学据点。 郑氏工诗文,诗歌内容小至杂物微咏、个人心绪、家庭琐事、园林赏玩、交游酬答,大至反映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