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广东南海人,字荷屋,号伯荣。
嘉庆四年进士。
授编修,历任御史、福建盐法道。
道光间官至湖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坐事降调福建布政使。
后以年老休致。
善书画,精金石。
有《筠清馆金石录》、《吾学录》、《历代名人年谱》、《石云山人集》等。
生卒年:1773-1843
清广东南海人,字荷屋,号伯荣。
嘉庆四年进士。
授编修,历任御史、福建盐法道。
道光间官至湖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坐事降调福建布政使。
后以年老休致。
善书画,精金石。
有《筠清馆金石录》、《吾学录》、《历代名人年谱》、《石云山人集》等。
生卒年:1773-1843
【诗句解读】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述了广州华林寺方丈法堂联的具体内容。 【译文】 追溯禅宗从西域传入中国的历史,可以发现衣钵传承的线索,于是在这个地方建立了寺庙; 论及佛法是曹溪大师最后的理论,但即使是经历梁、陈两个朝代,也不会改变佛陀的智慧与慈悲。 【关键词注释】 1. 西竺:指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也泛指佛教的西方之地。 2. 衣钵前踪:衣钵,即僧人行囊中的袈裟和钵盂等法器
【注释】 凤池:指朝廷。皇国:指国家。需才:需要人才。造就:培养,造就人才。仙瀛:神仙居住的瀛洲。风骞(qiān):飘荡。浪吸:波涛汹涌。眼中人:指有志于功名的人。休便徘徊:不要犹豫不决。 【赏析】 这首诗是劝勉那些有志于功名的人不要犹豫不决。首句写朝廷需要人才,人才各凭自己的才能去施展才华;次句写神仙居住的地方可以成仙得道,但要有志向的人才可以到达那里;末句是说,要像风一样地高翔远举
【注释】 钓龙台:古迹,在浙江绍兴城东。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为试探越王勾践,曾派大夫王孙余射猎于海上,因风浪过大,箭不能中。后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后人于此立台以记其功。 逐鹿中原走:指战国末期的诸侯纷争。 别骓西烹狗:项羽败死之后,秦朝灭亡。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史称“汉高祖”。项羽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省临泉县东南),自刎而死,其坐骑骓亦被杀。刘邦入咸阳,杀项籍,并封赏故秦贵族
嘉桂岭双瀑 【注释】 ⑴嘉桂岭:山名,位于湖南郴州东。双瀑:瀑布。 ⑵菪确迸火骄阳昃:即“桑柘迸火”的倒装句式。 ⑶苍懦无力:形容秋风凄清。 ⑷危磴巉岩:陡峭的石阶。我独来:诗人独自来到此处。 ⑸琴筝天改色:指秋天的天空色彩变得斑斓多彩。 ⑹半天忽下双龙翔:忽然间,天空中出现了两座山峰像两条巨龙一样飞腾。 ⑺西与暴熭争炎凉:意思是说西边的山脉和南面的山脉相互对峙,争夺阳光。 ⑻老蛟攀鳞蟒接鬣
【注释】 1. 偕:同。邓嶰筠、太守:都是人名,指作者的朋友。移:搬移。唐、冯:地名,都指作者的家乡。 2. 说置左右:比喻在背后推荐。举版筑:举起筑墙用的土块。奚:何。当:应当。歌扊扅:吟咏诗作以自娱。 3. 四座:指在座的宾客。有客争好事:有人争相做好事。随喜:赞许。赞叹:表示赞扬。无浮词:不要夸张。 4. 佥:全,都。力所及:尽自己的努力。开涕洟:流泪。 5. 幼安:指苏轼(苏东坡)
斑竹冈 绿云遥遥对苍梧,湘妃夜啼烟一隅。山鬼环瞰群灵趋,此土无情送沩虞。 此土有情生箖笯,飞珠洒屑斑模糊。点倍万点株万株,哀怨未绝年年苏。 天荒地老泪不枯,夜月照以姮娥孤。楚山楚水空踟蹰,西望春风亦长吁,杜鹃之血来夔巫。 注释: 1. 斑竹冈:指斑竹岭。 2. 绿云遥遥对苍梧:形容山峰苍翠,云雾缭绕。 3. 湘妃夜啼烟一隅:传说中湘妃哭泣时化作的烟,笼罩着一片角落。 4. 山鬼环瞰群灵趋
小姑山 朝风乍凉水波急,大姑南坐小姑立。 浔阳九派天低徊,彭泽一峰露厌浥。 灵旗斜扬有层台,高台不瞰无平隰。 回舟欲泊辄引去,亦知解佩嗟何及。 注释: 1. 朝风乍凉水波急:清晨的风刚起,水面波涛急促。 2. 大姑南坐小姑立:描述两位女性在大姑的南面和北面分别坐着。 3. 浔阳九派天低徊:指江水流经的九个分支,天空显得低垂而徘徊。 4. 彭泽一峰露厌浥:指彭泽县的一座山峰在晨光中显得湿润而美丽。
【注释】 陈恭甫:作者的朋友。编修:官名。唐宋以来,翰林院学士、侍讲学士、秘书监等官皆兼此衔。 长安:今西安市。长安为西汉的首都。后以指京城。 黄叶路:即“黄叶路驿”,唐代诗人杜甫曾作《秋兴八首》组诗,有《秋兴八首》之二:“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后来人们就称秋天的驿道为“黄叶路驿”或“黄叶驿道”。“客梦白蘋滩”句:白蘋滩:在广东潮阳市北。这里泛指南方。 倘过梅花岭:倘若路过梅花岭
阮芸台司农师命作铁笛歌 仙风泠泠吹八关,古调入破秋风弯。 何来风泉流淙潺,苍龙垂天虹挂山。 我欲抚之纷斑斓,飒然元霜生指间。 此笛不取终南竹,{钅硐}隤坠材碌碌。 此笛不入季长赋,气出精列节齐赴。 恐是西池九层室,云璈琳琅中之一。 请看百炼古纯钢,瓜绿萍青岂凡质。 雍狐山头夜气冲,百灵奉炭鬼扇风。 铸成不独得金气,请看商角徵羽宛转相为宫。 小声远引何凄切,孤臣苦心六月雪。 忽而激烈大声起
何人始变山阴池,岩岩鲁郡初哉基。 再变即为元和脚,石版照耀光四夷。 我来西京游太学,端甫塔石名空垂。 此外尚有仅存者,魏公苻公崔太师。 俗工磨洗日以远,如形附影神先离。 明伦堂外秋霪霁,几家垣壁相倾欹。 有光熊熊自东起,衡门之右墙之厜。 刮苔剔藓渐见字,东川节度尚书碑。 晋阳文字河东楷,健笔一扫何淋漓。 万年县郭开元土,几经转徙依人篱。 童也敲火牛砺角,猪以为圈鸡同埘。 急走京兆长揖告
吴铭道是清朝的一位诗人。 字复古,生于清初,贵池县(今安徽省贵池县)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修养的学者。吴铭道出身于一个文人家庭,父亲吴孟坚同样过着隐退的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里成长,使他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朱伦瀚是清朝的官员和书画家,他的字涵斋,又字亦轩,祖籍山东历城,汉军正红旗人。他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通过武进士考试,官至正黄旗汉军副都统。 朱伦瀚的诗作《武昌秋兴》展现了他对家乡和历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于往昔游历的回忆与赞美。这首诗描绘了黄鹤楼、晴川阁等历史遗迹在秋日中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清代诗人吴榴阁字允宜,是桐城人,中翰澹庵女孙,与方云骏室。 吴榴阁的诗作涵盖了多种风格和题材,包括抒情、写景、咏物、写人、送别、爱情、思乡、离别等,展现了他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才华。他的创作跨越了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以及边塞、友情、闺怨等多个领域,体现了他的广泛兴趣和多样才能
清广东南海人,字荷屋,号伯荣。 嘉庆四年进士。 授编修,历任御史、福建盐法道。 道光间官至湖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坐事降调福建布政使。 后以年老休致。 善书画,精金石。 有《筠清馆金石录》、《吾学录》、《历代名人年谱》、《石云山人集》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