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原名李天馥,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37,卒于公元1699
清安徽合肥人,字湘北,号容斋。
康熙十五年进士。
由庶吉士累擢户部左侍郎,调吏部,以扬清激浊为己任。
前后历刑、兵、吏诸部,官至吏部尚书,拜武英殿大学士。
尝应诏举陆陇其、邵嗣尧等,世称其有人伦鉴。
卒谥文定。
有《容斋集》等。
生卒年:1637-1699
湘北,原名李天馥,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37,卒于公元1699
清安徽合肥人,字湘北,号容斋。
康熙十五年进士。
由庶吉士累擢户部左侍郎,调吏部,以扬清激浊为己任。
前后历刑、兵、吏诸部,官至吏部尚书,拜武英殿大学士。
尝应诏举陆陇其、邵嗣尧等,世称其有人伦鉴。
卒谥文定。
有《容斋集》等。
生卒年:1637-1699
寒食 帝城佳日踏青宜,请浣刚逢寒食期。 绮陌车声花外度,画桥人影镜中移。 家家余雪添春水,处处东风放柳枝。 最是萦怀归不得,西山爽气到来时。 译文: 在帝都的美好时光里,春天是最适合踏青的时候,正赶上寒食节。 路上的马车声在花丛中穿行,就像在镜子里看到的一样。 每家每户门前都铺满了积雪,给春水增添了几分寒冷。 到处都是春风拂动的柳树,仿佛都在随风舞动。 最让人心绪难平的是,归家之路被阻隔
【注释】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的开始。顾庵绎堂、阮亭幼华:都是作者的朋友。吟说岩:作者的住所。岩在山中,有岩石可以坐而咏诗。寓斋:书房。急雨翻盆:形容雨势猛烈。可舟:船。玉龙:指云。战罢:战败。火云:指云。长空欲放千门月:形容云彩如千扇门打开后,月光四溢。小苑:小花园。惊飞一叶秋:形容树叶随风飘落的景象。来日:明天。大难:大祸。今且乐:今天暂且快乐。众人皆醉我何忧:意思是说我与大家不同
【注释】侠客:指游侠义士。年少:年轻的时候。悲歌:悲凉的歌。秋原:秋日的原野。落日:夕阳。快逢:恰好遇见。燕大侠:像燕子一样的大侠,指侠客。羞学鲁诸生:惭愧地学习古代的读书人(孔子)。都难合:彼此难以理解。论交:交往。每不平:经常不如意。三尺铁:指剑。 【赏析】 此诗是诗人早年所写的一首赠友之作,表达了他对侠士的敬慕和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 首联“年少悲歌客,秋原落日情”
【注释】 ①美人曲:乐府名。南朝宋鲍照《美人曲》“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是其名句。②花气:花香。阳春:指春日阳光,这里借指春天。③晴窗晃镜尘:《晋书·王献之传》:“(王献之)尝于斋中夜读,见月明入室,有是非语,因叹曰:‘此必贵人家女子也,’问左右,不在。暗斫地曰:‘若破我此镜,便可得佳人。’便自诣市主,取三鉴并大字琴各一把,以铁环贯其腰,以麻绳系颈,使在石上平磨。漆工于都下造新漆器,献之
明景帝时期,太监张段和程鱼逃离灵帝的掌控。 丧乱之祸逐步显现,明王朝逐渐衰微,直到灭亡。 在最鼎盛的时候,明朝突然遭遇重大变故。 太监王振是异乎寻常的宦官,他挟持皇帝离开了京城。 土木之变后,明王朝遭受重创,全国人心惶惶。 亲征的明英宗不幸阵亡,国家陷入了混乱。 那时,没有其他君主能够稳定朝局,只能期待代宗的出现。 八年间,明王朝努力修整战备和防守,庙宇和社稷都安宁无事。 但虏人不再有要求
【译文】 去年的相遇芍药花开,陈榻同浮菖蒲杯。 你今年出使又重五,人生的离合真的奇妙。 转眼留连曾几日,赤灵朱胜伤俄乖。 多君客邸偏好客,自谱新词骇鬼伯。 大第名园征旧欢,急管繁弦度兰夕。 间为诗歌据上头,一时作者皆辟易。 王家兄用火攻,九辩君称老折冲。 予亦弱冠为长句,结好辄复惭山东。 方调琴樽频过从,讵尔治蜀借文翁。 蜀道天上九千里,重江曲栈何穷已。 翼马峨眉绣络骄,泷船滟滪牙樯驶。
【解析】 “秋云压山山欲低,山光倒泻青琉璃”是第一联,意思是:秋天的云气压住了山,山峰就要被压低。山色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像青绿色的琉璃瓦一样。注释:秋天的云气压住了山。“山光倒泻青琉璃”,指山色的倒影。 “绕麓松枝老龙怒,奔涛卷地风凄凄”是第二联,意思是:绕过山坡的松树枝条苍劲有力,就像老龙在发怒;奔腾的涛声卷起地面的狂风,使四周一片凄凉。注释:松树环绕着山脚,仿佛是苍劲有力的龙在发怒
诗句注释: 1. 偶随泉声行,还逐泉声止。 - "偶"(偶尔)表示偶然或无意的。 - "随"和"还"都是动词,表达动作的进行。 - "泉声行"指的是随着泉水的声音走。 - "泉声止"指的是跟随泉水的声音停止。 2. 泉声近不鸣,清流石齿齿。 - "泉声近"指的是靠近泉水的地方。 - "齿齿"形容水流的声音清晰且清脆。 3. 孤亭俯层巅,满阶红叶委。 - "孤亭"指的是一座孤独的亭子。 -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未荐深惭蚤见知 - 解释: 没有推荐自己,内心深觉惭愧,因为很早就得到了赏识。 - 关键词: 早见知、深惭 - 注释: “未荐”指的是没有主动举荐自己,而“早见知”表示很早就被赏识。这种自我谦逊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谦虚品质和对他人的尊重。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尚未得到充分展示才华的遗憾以及对他人才能的认可和尊重
【注释】: 1. 南望临广野:站在南方远望广阔的原野。 2. 见此山与河:看见这座山和这条河。 3. 河水深以长:河流水势深邃而源远流长。 4. 高山复峨峨:山上树木茂盛,高耸入云。 5. 秋风木叶下:秋风中树叶飘落。 6. 鸿雁当天过:大雁排成一字形飞向天空。 7. 物象殊清迥:自然景物显得十分清秀遥远。 8. 凭吊忧思多:登高凭吊,忧愁思念多。 9. 云树不可极:云树的景色高远得无法尽数。
沈维鐈是清代浙江嘉兴人,诗人、文学家,字子彝,一字鼎甫,号小湖。他在嘉庆七年(1802年)中进士,历任编修、司业、洗马等职,并与修《全唐文》、《一统志》,纂辑《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等重要文献。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1. 生平与仕途 - 出身背景:沈维鐈出生于浙江嘉兴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 科举经历: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这在当时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和身份象征。 -
清代诗人宋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以《蒙泉诗集》等作品著称,他的作品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宋弼(1703—1768)是清朝的一位著名诗人,字仲良,号蒙泉,出生于山东德州的一个文人家庭。 宋弼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学识渊博,尤其擅长诗文创作。他的诗歌内容涵盖了山川、田园、历史等多个领域,反映了他的广泛兴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