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直隶高阳人,字景霱,别字台书,号坦园,又号据梧居士。
顺治三年进士。
十五年,任秘书院大学士,历东阁、弘文院、保和殿,前后凡二十七年,为顺治、康熙二帝所倚重。
参与平定三藩机密,力赞施琅在台湾设官镇守之议。
卒谥文勤。
有《心远堂诗集》等。
生卒年:1625-1684
清直隶高阳人,字景霱,别字台书,号坦园,又号据梧居士。
顺治三年进士。
十五年,任秘书院大学士,历东阁、弘文院、保和殿,前后凡二十七年,为顺治、康熙二帝所倚重。
参与平定三藩机密,力赞施琅在台湾设官镇守之议。
卒谥文勤。
有《心远堂诗集》等。
生卒年:1625-1684
诗句释义与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离别京城、踏上旅途时情感的诗歌。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字解释: 1. 初发都门:这是诗的开头,意味着作者从京城出发。 2. 六年束吏舍:表达了作者在京城任职六年的时间。 3. 所向困局迫:暗示了作者在官场上的困境和压力。 4. 出郊兹晨始:描述了清晨时分,作者告别京城的情景。 5. 豁若樊笼释:比喻摆脱了束缚,如同被囚禁的人突然获释一般。 6. 望山怀故栖
【注释】 ①舟发浦城,即出发于浦城,浦城,在福建省宁德县东南。 ②地形下东南,指浦城县地形低而东南倾斜。 ③滩溜如箭疾:水边石子像箭一样快地流过。 ④客行冲雾雨,扁舟仅容膝:诗人坐小船行走在雾气中和暴雨中。 ⑤粼粼沙痕高,齿齿石锋密:水波粼粼的沙岸上,石头尖锐而密集。 ⑥礌砢碍中流,巨细状非一:山石错落有致,水流受阻,形态各异。 ⑦狭逼惊涛飞,深沸漩涡溢:狭窄的地方,急流飞溅,水面翻腾着漩涡。
注释: 圣代:指盛世时期,也指皇帝。 怀柔:安抚、柔和。 秩典章:指规定的规章制度。 首严岳渎尊金方:首先对岳渎进行尊崇,表示尊重中原地区。 中丞:官名,御史中丞,负责监察。 祠官:古代祭祀神灵的官员。 宗伯:三公之一,掌管祭祀礼仪。 御府香:皇宫里的香料。 挺秀:指山峰高耸秀丽。 三峰:这里指华山。 汉畤:汉代时的祭坛。 安澜:平静的水面。 瞿塘:长江三峡之一,位于重庆奉节县与巫山县交界处。
这首诗是诗人在与孙星衡的相遇后,述说自己的思念之情。 喜晤孙星衡社丈述赠:喜闻孙星衡(1604-1658),字仲文,号星衡,浙江仁和人,明末清初诗人、书法家。他与施闰章、张玉书齐名,为“三大家”之一。孙星衡工书法,擅画兰竹。其诗学杜诗,有《孙星衡诗集》。 昔判长安袂,烽烟障蓟丘:昔日我被贬至长安(今属陕西)时,战火已经笼罩了蓟州(今北京市)。 穷交惟我在,远道为君愁:我与朋友分别时只有彼此
枫岭 枫岭与梨岭,南北相拱揖。 注释:枫岭和梨岭,像人一样南北相对。 译文:枫岭和梨岭,像两个朋友一样南北相对。 赏析:枫岭和梨岭,像两个朋友一样南北相对。 石脉 固潜通,蟠峙各独立。 注释:石脉坚固地渗透着,各自矗立着。 译文:石头脉络坚硬而深入,各自独立地矗立着。 赏析:石头脉络坚硬而深入,各自独立地矗立着。 林木互相纠纷,乱峰森𧥄𧥄。 注释:树木互相纠缠,乱峰茂密。 译文:树木相互缠绕
舟发浦城 浦城,福建省宁德市的一个县级市。 译文: 船从浦城县出发。 地形下东南,滩溜如矢疾。 客行冲雾雨,扁舟仅客膝。 粼粼沙痕高,齿齿石峰密。 礌砢碍中流,钜细状非一。 狭逼惊涛飞,深沸漩涡溢。 舟楫巧行避,簸荡神先怵。 篙工一失手,势争洪波汩。 蔚荟崖卉稠,奔激崖峰崒。 駴奇豫初览,烦促厌缕述。 乘流怪浮生,坎止私愿毕。 注释: 1. 浦城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宁德市下辖的一个县。
注释: - 淡荡羲皇卧,英雄河朔杯。 - 淡荡:指悠闲自在、不受拘束。 -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伏羲氏,此处代指帝王。 - 卧:安睡。 - 河朔:指黄河以北地区。 - 斗捷山多径:比喻在复杂的环境中要善于应对各种困难。 - 全生木不才:指保全自己的才能。 - 斯人难复起,古道日尘埃。 - 斯人:这里特指那些有才华的人。 - 难复起:形容这些人才难以再次出现。 - 古道:指古代的美德或传统道德。
诗人宋赫,字东野,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抚宁,并以其卓越的诗作闻名于世。 字东野,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他的文学成就在那个时代尤为突出。尽管具体生平资料不多,但根据现有资料可知,宋赫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所成就,还曾中过举人。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描绘了山林、寺庙等场景中的美景,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李赞范是清代的朝鲜人,字丹圃,曾在光绪十七年充贡使。 李赞范的生平可以用“贡使”一词来概述。他于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作为朝鲜国的代表前往中国,担任贡使的角色。他的诗歌创作也体现了其作为贡使的特殊身份和经历。他在中国的诗作中,不仅展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还表达了自己对于两国文化交流的期望和向往
李茹旻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清代的史学家。李茹旻(1659-1739)是江西临川人,字履如,号鹭洲,康熙五十二年进士,曾任内阁中书。李茹旻与兄长李绂并称为“临川二李”,他们不仅工于诗文,还是京师公认的文学大家。 李茹旻的诗艺精工,博览百家,他的文学作品和学术研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包括《太平府志》、《粤西通志》和《二水楼诗文稿》等。其中,《太平府志》是一部地方志作品,记录了该地区的历史
清直隶高阳人,字景霱,别字台书,号坦园,又号据梧居士。 顺治三年进士。 十五年,任秘书院大学士,历东阁、弘文院、保和殿,前后凡二十七年,为顺治、康熙二帝所倚重。 参与平定三藩机密,力赞施琅在台湾设官镇守之议。 卒谥文勤。 有《心远堂诗集》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