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字建伟,号勉亭,广东三水人。
清乾隆四年(1739)进士,乾隆十四年(1749)选授直隶无极县。
丁艰起复,改补福鼎县,调永定,署闽县及福防同知。
乾隆三十一年(1766)任澎湖通判,设社塾,创文石书院,政绩尤多。
时澎湖士赴试台湾,多惮风涛。
胡氏详请道府「缄题扃试」,两年间澎湖士子入学者六人,澎人誇为盛事。
乾隆三十五年(1770)补鹿港同知,在台创立澎瀛书院,为澎湖诸生赴试寓所,士民为之立祀于文石书院。
乾隆三十七年(1774)升台湾北路理番同知。
纂有《澎湖纪略》十二卷。
现存诗作俱见胡建伟《澎湖纪略》、蒋镛《澎湖续编》,共三十四首。
诗作与澎湖地区风土密切相关。
(江宝钗撰)
生卒年:?-?
胡健
查阅内容
诗的逐句释义: 1. 绛帷家学绍裘弓,师表来从自海东:“绛帷”可能指的是红色的帐幕或帷幕,这里可能是比喻学问或知识。“绍裘弓”则可能意味着传承或继承。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你的家族(马明经掌教)有着深厚的学问或知识背景,这是从你祖辈那里传承下来的。 2. 几度藻芹滋化雨,一蹊桃李醉春风:“藻芹”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进士,是文人学士的象征,而“滋化雨”则意味着像甘霖一样滋润万物
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除夕夜的诗词,通过对节日氛围、自然景观以及人们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除夕之夜的独特风情。以下是逐句的详细解释和赏析: 1. “白酒黄柑共劝酬”,白酒与黄柑作为主要的饮品,体现了节日的庆祝气氛。 - 注释:白酒和黄柑(柑橘类水果)是传统的节日饮品,象征吉祥和团圆。 - 赏析:通过描述两种常见的节日饮品,表达了对新年到来的喜悦和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期待。 2.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文石的精神和坚韧,同时表达了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辉山润木最精神: - “辉山润木”形容文石的质地如同山中的树木,经过水的滋润变得更加光亮和坚硬。 - “最精神”强调了文石的这种特质是最引人注目的。 2. 雅重儒林席上珍: - “雅重”表示珍贵和尊贵。 - “儒林”指的是学者、文人聚集的地方。 -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文石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和独特才华的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地灵何处不仙洲,且看文章点石头。 注释:这里的“地灵”指大地的灵气,“仙洲”比喻有才华的人。诗人在寻找哪里有不平凡的才子,发现他们就像石头上的字迹一样,闪耀着才华的光芒。 2. 宝气陆离威凤舞,金光灼烁锦龙浮。 注释:“宝气”指珍贵的气息,“威凤舞”形容人才如威武之凤般翩翩起舞
【赏析】 留别澎属衿耆海外栖迟五载身,闲曹冷署也亲民。 横经负耒勤耕读,恤困周贫睦里邻。 自古蒲鞭原有挂,于今案牍信无尘。 回看岛屿优游者,耆硕评高月旦论。 译文: 在澎湖群岛度过了五年的时间,我在闲散的职位上也关心百姓。 勤奋耕作读书,关心困难和贫困的人,和睦邻里。 自古以来就有蒲鞭(古代的一种刑罚),如今办案也不需要动用刑具。 回头看看那些悠闲自在的人们,他们都受到前辈们的高度评价。 注释:
这首诗的内容是赞美玉石的美丽和价值。下面是对每句的释义,以及必要的关键词的解释和赏析: 1. 大作圭璋小念珠:这句话意味着在制作大件的玉器(如玉圭、玉璋等)和小件的念珠时,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其规格和尺寸。 - 圭 和 璋:古代帝王、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会盟时使用的礼器。 2. 方圆随意总规模:这里形容玉器的外形可以按照需要来设计,不受固定形状的限制。 - 方圆:指圆形和方形。 - 随意
诗句解读 1 光华日月著文石 - 这一句表明石头(文石)具有光彩,与日光和月华相得益彰。 2. 肯共雕虫小巧争 - 这里的“雕虫”通常指细小的技艺或精巧的工作,诗人表达了一种不屑于此类竞争的态度。 3. 镇物本来资厚重 - 这句话说明天然形成的石头具有稳重和厚重的特性。 4. 补天由此费经营 - 虽然这里使用了“补天”这一传统神话元素,但诗人似乎在强调自然界的原始美比人造之物更值得赞美。 5.
澎湖秩满别澎营诸公 最喜同官意气孚,占星应许到澎湖。 武功文事传双美,明月清风并一图。 别绪重承金玉爱,离悰遥忆岛云殊。 诸公雄略皆旗鼓,瀚海勋猷著舳舻。 注释: 最喜同官意气孚:最让人高兴的是与同僚之间心意相通、志向相投。孚,信服。 占星应许到澎湖:根据占卜结果,预言将会有吉兆来到澎湖。 武功文事传双美:武功和文事两方面都取得了成功,是双重的荣耀。 明月清风并一图:在月光照耀下,清风拂面
诗句释义与赏析 学舍难忘结构深,杖藜时听读书音。 - 注释:学舍(书院)令人难忘的是那种深邃的结构,我经常拄着藜杖(古代的一种手杖)聆听学生们的读书声。 - 译文:我深深怀念那充满智慧和学问的书院环境,每当我拄着手杖行走在书院中,都能听到学生们勤奋学习的声音。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书院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在书院中学习的经历给他带来的深刻影响。他通过拄手杖的方式
牛柴,是一道以牛尾为原料的菜肴。 漫云:似乎。 牛后逊鸡声:牛尾比鸡叫声音还要大。 粪:粪便。 呼柴亦令名:用牛尾炒菜也是个好名字。 跨灶人惊烟缕缕:烧火做饭的人被烟气熏得直打喷嚏。 登山谁听斧丁丁:砍柴的人被伐木声吵醒。 输他榾柮原无累,剩得扊扅更有情:虽然使用榾柮刀没有麻烦,但用扊扅刀更有趣。 扊扅(dá):削竹的工具,这里指用它来切菜。 和羹:调和肉汤或肉末等,使之成为美味的羹。 赏析
相关推荐
夏宗沂是清代诗人。下面将详细介绍夏宗沂的生平背景、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基本信息 - 姓名与籍贯:夏宗沂,字约千,号兰台,江苏江阴人。 - 职业与经历:他是一位诸生,年轻时就有文名,但最终未能通过科举考试。 - 文学成就:尽管未中进士,但他的诗文创作却颇受欢迎,并留下了《浣花集》等作品。 2. 文学活动 - 文学风格:夏宗沂的作品多以五言诗为主
唐际虞是清代诗人,字赞襄,浙江嘉善人。他以工诗画闻名,并创作了《春星草堂集》等作品。 唐际虞的诗歌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病中柬钱心垞》这首诗中,唐际虞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思念
胡兆春是清代的诗人。 字东谷,汉阳人,有《尊闻堂诗集》。他的诗歌创作涵盖了多个题材,包括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等,反映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敏锐的审美感受
胡健,字建伟,号勉亭,广东三水人。 清乾隆四年(1739)进士,乾隆十四年(1749)选授直隶无极县。 丁艰起复,改补福鼎县,调永定,署闽县及福防同知。 乾隆三十一年(1766)任澎湖通判,设社塾,创文石书院,政绩尤多。 时澎湖士赴试台湾,多惮风涛。 胡氏详请道府「缄题扃试」,两年间澎湖士子入学者六人,澎人誇为盛事。 乾隆三十五年(1770)补鹿港同知,在台创立澎瀛书院,为澎湖诸生赴试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