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甫,原名蔡德辉,清代诗人,卒于公元1891
蔡德辉,字醒甫。
福建晋江人。
秀才。
曾先后于同治(1862~1874)、光绪(1875~1895)年间来台。
在彰化地区设帐授学,又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左右倡组彰化地区第一个诗社「荔谱吟社」,将闽地流行的「诗钟」传入中台湾。
该地诗社活动以蔡德辉为领袖,弟子中以吴德功最为著称。
著有《东瀛集》十卷、《龙江诗话》八卷,惜今已不传〖参考吴德功《瑞桃斋诗话》。
〗。
(施懿琳撰)
生卒年:?-1891
醒甫,原名蔡德辉,清代诗人,卒于公元1891
蔡德辉,字醒甫。
福建晋江人。
秀才。
曾先后于同治(1862~1874)、光绪(1875~1895)年间来台。
在彰化地区设帐授学,又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左右倡组彰化地区第一个诗社「荔谱吟社」,将闽地流行的「诗钟」传入中台湾。
该地诗社活动以蔡德辉为领袖,弟子中以吴德功最为著称。
著有《东瀛集》十卷、《龙江诗话》八卷,惜今已不传〖参考吴德功《瑞桃斋诗话》。
〗。
(施懿琳撰)
生卒年:?-1891
【注释】 1、挽曾国藩联:指挽联。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领导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作出巨大贡献。此联是对其逝世时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其一生功绩的缅怀与敬仰。 2、化成立道:指通过修养和学习达到立身处世的境界。 3、绥动哀荣:指安抚民心,赢得赞誉。 4、在官在民:指无论是做官还是为民服务。 5、在乡党朝廷
逐句释义与赏析 诗句一:红旗赤帜树高城,弱冠将军独请缨。 - 红旗赤帜:这里指代的是战争时期的旗帜,通常在战场上飘扬,象征着战斗的开始和胜利。红旗代表胜利和荣耀,赤帜则象征着血染的征袍和不屈的意志。 - 树高城:这里的“树”指的是竖立,意味着这些旗帜不仅飘扬在天空之中,而且深深地扎根于城市的每个角落,象征着军队的无处不在和坚固的防御。 - 弱冠将军:古代中国年轻男子在20岁左右行冠礼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林大钦的《谒延平王庙》。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森严刁斗拥熊罴:这句诗描绘了庙中守卫森严,如同熊罴一般威猛的场景。"森严"指的是守卫的严密布置,"刁斗"是一种古代战争中用于报时的鼓,"熊罴"则形容守卫像熊罴一样强壮。这句诗表达了对庙中守护力量的敬畏。 2. 赏罚分明未足奇:这句诗表达了对庙中赏罚制度的公正性的认可,认为其明确无误,并不觉得有什么奇特之处
【注释】 台阳:即漳州。东南半壁:指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波涛:海浪,此处指海上。保障闽疆:保卫福建地区。气象豪:气势磅礴。虎旅:战船众多的军队。赤崁(kǎn):地名,今台湾省台南市。牛皮一席卷红毛:用牛皮制成的大网捕捞红毛人(荷兰侵略者)。延平:地名,今福建南平和龙岩一带。继世勋名远:指明朝将领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其功勋和名声流传后世。靖海:平定海上之乱。劳师:劳苦征战,指发动军队进行海上作战。瀛岛
谒延平王庙 才尤刚决节尤坚,和议连番总不然。 百计筹谋惟报国,一时流寓况名贤。 便教藩服能成事,其奈孱躯不永年。 史册流芳终有分,漫将遗恨播诗篇。 注释: 才尤刚决节尤坚:指人才出众,意志坚定。 和议连番总不然:和平谈判多次失败。 百计筹谋惟报国:用尽各种方法谋划,只为报效国家。 一时流寓况名贤:一时间漂泊流离,但依然保持着名流的风范。 便教藩服能成事:即使能够治理好一方土地。 其奈孱躯不永年
谒延平王庙 沙汕纷纷列舳舻,当年海上拓雄图。 鲸鱼入梦生何异,龙种偕来类不孤。 人似武侯筹北伐,地同洛邑建东都。 知他矢志延明祚,绝岛偏安亦丈夫。 逐句解释: 1. 沙汕纷纷列舳舻,当年海上拓雄图。 - 译文:在沙滩上的船只众多,它们曾经是海上开拓的英雄。 - 注释:沙汕(可能指的是沙滩上堆积的沙土),舳舻(古代战船), 拓雄图:开拓英雄的蓝图或壮志。 2. 鲸鱼入梦生何异,龙种偕来类不孤。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赏析”,然后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诗人的情感以及艺术手法,在此基础上作答。 本题中,诗句的意思是:早晨登上八卦山,归来后阅读《周易》;掩卷沉思时,山峦的形貌历历在目。 “八卦”是中国古代对宇宙生成和结构的基本观念
海外 海外犹浮海,天涯莫问天。 光阴消岁月,身世渺云烟。 有笔题神境,无琴操水仙。 闲鸥乐忘反,浪迹亦徒然。 译文: 海外漂泊如同在海上漂浮,天涯海角无需探询方向。时间消逝了岁月,我的存在如同云烟一样渺茫。我有笔墨可以书写神境,却没有琴音去弹奏水仙。我像闲适的鸥鸟一样忘记归期,浪迹天涯也显得徒劳无益。 注释: 1. 海外犹浮海 - 比喻自己就像在海外漂泊的船只,无法找到归宿。 2.
清安徽婺源人,字梦树,号梅麓。 嘉庆十四年进士,选金匮知县,上海运漕粮议,以知府候补。 旋丁母忧,乃不再出仕。 曾制浑天仪、中星仪,及龙尾、恒升二车,有益于农田水利。 工书法与诗,尤长骈体律赋。 有《天球浅说》、《海运南漕丛议》、《梅麓诗文集》等。 生卒年
刘廷楠是清代的诗人。 字让木,生于1753年,卒于1820年,他的生平和创作都与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连。作为一位经学家的父亲,他的生活和文学成就都反映了那个时期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感。刘廷楠在乾隆年间出生并长大,那时正值清朝的鼎盛时期,文化繁荣,社会相对安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廷楠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