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树,原名齐彦槐,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74,卒于公元1841
清安徽婺源人,字梦树,号梅麓。
嘉庆十四年进士,选金匮知县,上海运漕粮议,以知府候补。
旋丁母忧,乃不再出仕。
曾制浑天仪、中星仪,及龙尾、恒升二车,有益于农田水利。
工书法与诗,尤长骈体律赋。
有《天球浅说》、《海运南漕丛议》、《梅麓诗文集》等。
生卒年:1774-1841
梦树,原名齐彦槐,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74,卒于公元1841
清安徽婺源人,字梦树,号梅麓。
嘉庆十四年进士,选金匮知县,上海运漕粮议,以知府候补。
旋丁母忧,乃不再出仕。
曾制浑天仪、中星仪,及龙尾、恒升二车,有益于农田水利。
工书法与诗,尤长骈体律赋。
有《天球浅说》、《海运南漕丛议》、《梅麓诗文集》等。
生卒年:1774-1841
【译文】 志向不同,泰伯让位给仲雍; 功劳相等,开创了繁荣的江南。 【注释】 泰伯墓:泰伯墓,指吴太伯墓,在今苏州市西北虎丘山南麓。 三让:指太伯、仲雍兄弟二人将君位让给弟弟季历的故事。 功同开辟:指太伯、仲雍兄弟为吴国的建立作出了开拓之功。 一抔(póu):指坟墓。 万古:永远。 【赏析】 此诗赞颂了泰伯和仲雍兄弟二人对国家、民族的贡献。 首句“志异征诛”
诗句释义与赏析 龙神庙联 - 九土足农田: 表示全国的田地充足,足以支持农业生产。"九土"是对国土的一种泛称,强调了整个国家的农业基础。 - 但期膏不下屯: 期盼雨水能够均匀地降临,而不是集中在某处导致积水形成“屯”,即湖泊或洼地。这反映了对水资源合理分布的期待。 - 霖雨遍敷天下望: 期望持续的春雨能覆盖到每一个角落,使大地充满生机。"霖雨"通常指长时间的细雨,这里强调的是春雨的重要性。
【解析】 此诗是写关帝庙的联。第一句“威镇”是说关帝庙威严庄重,能镇慑四方,所以“雄州”,即雄壮之州;第二句“野树尚含荆浦绿”是说关帝庙附近还有荆门的山色,故用荆门代指荆门山;第三句“神游”是说关帝庙内供奉着关公,关公在民间有很高的威望,所以“神游”即“精神游”。第四句“蜀山红”即蜀山的晚霞。 【答案】 译文:威武庄重、庄严神圣的关帝庙镇守着雄壮的荆州,荆门山的苍松翠柏仍然保留着春天的色彩
沧浪亭联 【注释】: 四万青钱:指大量的金钱。 明月清风:喻为清高纯洁,超尘脱俗的品格。 今有价:现在有价值。 一双白璧:比喻名贵、无价之宝。 诗人名将:指杰出的文人将领。 古无俦:古代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赏析: 这是一副对联,上下两句相对,意境深远。上联“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境界的人生态度。下联“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则赞颂了那些才情卓绝、气宇轩昂的人物
诗句 1. 志节慕睢阳,忧国读书,尚记金龙山在: - 志节慕睢阳:这里的“睢阳”指的是历史上的著名忠臣——张巡和许远。他们被后人以“睢阳五难”来赞誉其忠诚不屈的精神。 - 忧国读书:表明了诗人因关心国家而勤奋学习。 - 尚记金龙山在:“金龙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象征,具体含义需要结合诗歌的其他部分理解。 2. 英灵同伍相,飞刍挽粟,正须白马潮来: - 英灵同伍相:伍相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贤臣
婺源考棚联 渍种必苗,爇兰必香,千家茆屋书声,定有几枝大手笔; 登高自下,陟遐自迩,万里蓬山云路,先从一邑小文场。 注释: - 渍种必苗(jìzǒng bìmáo):比喻种子播下去就一定会发芽生长。 - 爇兰必香(ruò lán bìxiāng):点燃兰花就会散发出香味。比喻人才一旦得到培养,就能发挥其才能。 - 千家茆屋书声(qiān jiā mǎwū shūshēng)
以下是对《白苏二公祠联》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诗句和译文。 1. 诗句解读: - “中有仙龛虚一室”:此句描述了一个隐秘而幽静的空间,其中充满了仙家的气息和宁静的环境。 - “更邀明月作三人”:这里通过邀请明月成为共饮之人,表达了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意境。 2. 译文及赏析: - 译文:在这隐秘的空间里,仿佛有一个仙人的居所,空旷而寂静。邀请月亮加入我们,让它成为我们的朋友
【解析】 这是一首悼念朋友的挽诗。潘奕隽,字文恭,明末清初诗人、书法家,有诗集《小石山房文集》传世。此诗作于顺治十六年(1659)春,时潘奕隽已去世两年。全诗为四言句式,对潘奕隽生前事迹作了追忆,并对其品德才学给予高度评价。“九十年华”指潘奕隽之寿;“尽卫武一生之事”谓其一生行事,与卫青、霍去病等相类;“曰寿曰富”指其长寿富贵;“曰康宁”“曰攸好”谓其安康幸福;“考终曰命”,意谓其寿命终结
【注释】龙虎:指龙和虎。忌争行:不要争斗。廿四番花信吹馀:《春秋运斗枢》:岁星(即木星)二十八宿,凡十二辰之位,各有其花信,谓之“十二花神”,每六十年一周而复始。这里指岁星运行到二十八宿中的“角”宿,此时正值二月,故称“二月花信”。致雨兴云:指能引起雨水和风的天气现象。勿张旗鼓:不要张扬旗帜、号令等。豚鱼占利涉:指占卜吉凶。《易》中以“豚鱼”为占辞,表示吉利之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刘廷楠是清代的诗人。 字让木,生于1753年,卒于1820年,他的生平和创作都与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连。作为一位经学家的父亲,他的生活和文学成就都反映了那个时期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感。刘廷楠在乾隆年间出生并长大,那时正值清朝的鼎盛时期,文化繁荣,社会相对安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廷楠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蔡德辉,字醒甫。 福建晋江人。 秀才。 曾先后于同治(1862~1874)、光绪(1875~1895)年间来台。 在彰化地区设帐授学,又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左右倡组彰化地区第一个诗社「荔谱吟社」,将闽地流行的「诗钟」传入中台湾。 该地诗社活动以蔡德辉为领袖,弟子中以吴德功最为著称。 著有《东瀛集》十卷、《龙江诗话》八卷,惜今已不传〖参考吴德功《瑞桃斋诗话》。 〗。 (施懿琳撰)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