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诗人何中,字太虚,一字养正,生于1265年,逝世于1332年,是元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诗人和学者。他在元世祖至元二年登进士第,一生致力于古学研究与文学创作,其诗作平易自然,清新幽静,意境深邃。
何中出身于江西抚州的望族,世代蒙宋朝恩荫,加之父辈与南宋名臣文天祥的渊源,使他终身不仕元。在官场失意后,他选择了潜心学问,隐居乡间,藏书万卷,手自校勘。他对《书经》有深入研究,备受名儒推崇。曾应行省之请,在龙兴路的东湖和宗濂书院讲授学术,并不久后病逝于此。尽管如此,他依然对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著述。
何中的诗文作品数量众多,其中《通鉴纲目测海》、《通书问》等作品被后世所收录。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何中博学的学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诗歌风格平实自然,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如“荷花 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倚拥云霞。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这样的诗句生动描绘了荷花的美丽,以及它无法抗拒春风的温柔。
何中作为元初文学家、诗人、学者,不仅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执着的学术追求赢得了世人的敬仰。他的作品和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继续探索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