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间湖广茶陵人,名如孙,以字行,自号坦坦翁。
元末为静江路儒学副提举。
洪武十八年,召为左赞善,迁翰林学士。
刊定各种礼制及三场取士法,主持纂修《省躬录》、《礼制集要》、《寰宇通志》等书,又删定《孟子节文》,太祖所撰书亦多使为序。
三十年坐会试所取皆南方人,以老免死戍边。
建文初召还,久之卒。
有《坦斋文集》、《书传会选》。
生卒年:1313-?
元明间湖广茶陵人,名如孙,以字行,自号坦坦翁。
元末为静江路儒学副提举。
洪武十八年,召为左赞善,迁翰林学士。
刊定各种礼制及三场取士法,主持纂修《省躬录》、《礼制集要》、《寰宇通志》等书,又删定《孟子节文》,太祖所撰书亦多使为序。
三十年坐会试所取皆南方人,以老免死戍边。
建文初召还,久之卒。
有《坦斋文集》、《书传会选》。
生卒年:1313-?
【注释】 1.江汉:指长江、汉水。 2.又领王师过极边:《汉书·苏武传》载,武帝时李陵率五千步兵出塞与匈奴单于战十余日,败还,被俘,投降匈奴,后被放回。武帝怒李陵降匈奴,命苏武以卫律法约束,不屈节匈奴。 3.召公新土宇:召公,名奭,周公弟,周成王封其于燕,为召公,因称召公之子为召公。 4.马援:东汉扶风茂陵人,字子阳,初仕州郡,后任交趾都尉,平定南越后归田里。 5.俎豆陈兵后
在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笔下,《寄家》这首长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下面将逐句解释诗句内容,并提供相关的译文和赏析: 1. 离别家山已数年 - 关键词:离别、家山 - 注释:表达了诗人与家乡分离已久,时间已过去数年。 - 译文:我离开家乡已经好几年了。 - 赏析:此句点出了诗人长时间未归,突出了其对家的思念之深。 2. 故园桃李想依然 - 关键词:故园、桃李 - 注释
【注释】 奎章阁:即奎文阁,在汴梁(今河南开封)北门里,是北宋皇家藏书楼。天边字:指墨竹的笔迹。蓟北山人:指作者自己,因家在蓟州(今天津市蓟县),故自号“蓟北山人”。披图明写处:意谓把墨竹图挂在墙上,仔细地观赏。循篱看:意为绕着竹子篱笆散步。落花时:指春天。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此诗是作者对一幅墨竹画的题咏。 首句“墨竹”点出主题。次句“奎章阁老天边字”
湘南杂咏三首是明代诗人刘三吾创作的一组诗。以下是对这三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于阗几载洮阳上,临难方图籍寇兵: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战争前夕的场景,诗人在洮阳上停留了许久,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战争。这里的“于阗”和“洮阳”分别指的是地名,而“临难方图”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的准备态度。 2. 但说调鹰饥可食,宁知养虎患非轻:诗人在这里用寓言的方式表达出一种深刻的警示。他提到“调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追挽忠襄王”,忠襄是东汉末年名将关羽的字号。关羽在蜀汉建立后被封为“前将军”,镇守荆州,后被曹操所擒,押至长安处死,故后人称其为“关公”
姑苏即事 姑苏自王亦豪雄,藩屏东南一旦空。 使眷为谁归火底,俘囚何面见江东。 王封有愧非殊锡,死去无碑可表忠。 粳稻只今谁阻遏,海门元与直沽通。 注释: - 姑苏:苏州的别称。 - 藩屏:守护屏障。 - 一时:一时之间。 - 使眷:使者。 - 何面:如何面对。 - 王封:指被废的南明皇帝。 - 殊锡:特别的恩赐。 - 粳稻:一种水稻,这里用来比喻粮食。 - 海门:古代地名,这里代指大海。
湘南杂咏三首 遣使频年赴帝京,名为计事岂真情。 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 诸镇一如唐末岁,孤忠谁是李长城? 山河依旧天如水,愁听寒鸦日暮声。 注释:派遣使者频繁地前往京城(长安),名义上说是为国家大事商议策略。但实际上他们所能做的只是一些文书工作而已,不能真正为国家出力。在鄂州只有一片小小的地盘,朝廷和百姓都认为他们是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然而,在唐末的时候,他们却无法抵挡外敌的入侵
追挽海清臣全子仁两尚书历史与忠诚的诗篇,情感与历史的交织 1. 诗句逐句释义 - 郁姑台下战多时:在郁姑台(可能指某个古战场)进行了长时间的战斗。 - 变起萧墙遂不支:内部纷争导致力量崩溃。 - 杞子方通北门管:杞人(或称杞子,一种古代战车上的战士)成功打开了北门的防守。 - 汉家已拔赵军旗:赵国的军队被汉朝军队所击败并占领。 - 孤忠不遂尚书志:表达对未能实现个人抱负的遗憾之情。 -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流寓湘江以南一带时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湘南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慨。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大厦原非一木支:大厦并非由一根木头支撑着。 2. 诸贤坐失有为时:各位贤人却坐视自己不能有所作为。 3. 不缘天上云龙会:不是因为天上的云龙聚会。 4. 谁解湘南𧑐蚌持?
粤城怀古 五年城里一枰棋,当局安危总不知。 吏部羡官胶柱瑟,右丞改调竖降旗。 园林别有莺花主,江海都无𧑐蚌持。 只见越王台畔草,春来依旧草离离。 注释: 1. 粤城:指广东的广州。 2. 五年城里一枰棋:意谓在五年的时间里,广州城中就像一盘没有胜负的象棋。 3. 当局安危总不知:意谓身处其中,却始终无法预知自己的安危。 4. 吏部羡官胶柱瑟:比喻那些只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 5.
邓炳,字子几,是明代著名诗人之一。 邓炳是顺德人,明武宗正德三年(一五〇八)进士及第,授南京刑部主事。在任广西太平府知府期间,他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治理技巧,后来累官广西副使兵备。尽管他的官场生涯颇为显赫,但年仅八十六岁便去世,留给后世的只有他的诗词作品和《全粤诗》中的记录
麦应中(1573-?),字孺时,东莞人。他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丰富的诗歌作品而知名。 麦应中的诗作涵盖了多个主题,包括对自然的描写、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他的作品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不乏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思考。《集陈辅德候潮亭闻洪孺成出都》是其较为著名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面对朋友离去时的复杂情感。此外
刘克平,字希鲁,号小窗。明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以诗画著名,并常以明四家的技法作绘画,为后世文人墨客所推崇。 他的代表作《怀素和尚行碑》,通过书法和文笔巧妙结合的方式抒发了自己的艺术心得及人生感悟。此书不仅提升了刘克平在文艺界的声誉,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后来的文学与书画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散文家中,著述“山林集”更是以其风格、意趣独特而闻名遐迩。此外,“花药诗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