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诗句:

  •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译文:

孔子说:“武王、周公,他们的孝道是多么的通达啊!孝顺,就是善于继承前辈的意愿,善于叙述前辈的事情。在春秋两季修缮祖先的祠堂,陈列祖先的祭器,摆设祖先生前的衣裳,供奉应时的美食。宗庙的礼仪,是用来确定祭祀次序的;祭祀时按长幼辈分排列尊卑,是为了分辨贵贱;按照事情来排列先后次序,是为了分辨贤愚;宴会时按地位高低轮流敬酒,是为了照顾那些地位低的人;宴乐时根据年龄大小依次入座,是为了区分年长的和年轻的。遵循这些原则,就能做到对待亲人和长辈如同对待生身父母一样。”
“郊祀和社祭的礼仪,是用以祭祀上天的;宗庙的礼仪,是用来祭祀祖先的。明白了郊社的礼仪,就能明白禘礼尝礼的意义。治理国家的事,就像把这个道理展现在眼前一样容易。”

注释:

  1. 子曰 - 这是孔子的一句话,表明接下来的内容都是孔子的言论。
  2. 武王、周公 - 指的是周武王和周公旦,他们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君,被后人视为孝顺的典型代表。
  3. 达孝矣乎 - 表达了对周武王和周公旦孝顺行为的赞美。
  4. 夫孝者 - “夫”是一种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肯定的语气词。
  5. 善继人之志 - 指继承并传承前人的志向与意愿。
  6. 善述人之事 - 指妥善记录或表述前人的事业与成就。
  7. 春秋修其祖庙 - “春秋”通常指的是一年的两个季节,这里指代时间,”修”是修缮的意思。
  8. 陈其宗器 - 指陈列祖先遗留的物品。
  9. 设其裳衣 - 即准备祖先生前穿的衣服。
  10. 荐其时食 - 指献上应时的食物给祖先。
  11. 序昭穆 - “序”在这里有安排、排序的意思,”昭穆”是古代帝王死后的排列顺序,用于区分不同等级的祖先。
  12. 序爵 - 指按等级排列爵位。
  13. 序事 - 通过事务来区分贤能。
  14. 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 - 指在宴会中轮流敬酒,以照顾到地位较低者,体现了孝道中的谦让和关怀。
  15. 燕毛 - 指按年龄大小依次坐下,享受宴乐。
  16. 事死如事生 - 指尊重和珍视逝者,如同对待活着的人一样。
  17. 事亡如事存 - 指尊敬和纪念已故之人,就如同他们还在世上一样。
  18. 郊社之礼 - 古代两种重要的祭祀仪式,分别指春祭和秋祭。
  19. 祀乎其先 - 指祭祀先祖。
  20. 明乎郊社之礼 - 理解了祭祀天地的礼仪。
  21. 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 治理国家的方法就像展示手掌那样明显易懂。

赏析:

这首诗强调的是孝道的重要性和实践方式。孔子通过讲述周武王和周公的故事来说明孝道的精神。他认为孝敬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礼节和仪式,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重和真诚。通过描述具体的礼仪(如修祖庙、祭祀、宴会等)来表达这种孝道的实践方式,强调了孝道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诗中所提及的各种礼仪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谐、区分尊卑、彰显道德规范,体现了儒家思想对家族和社会结构的重视。通过这样的孝道实践,不仅能够使个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