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者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译文

  1. 天下和国家有九经,其核心在于实践。
  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3. 在下位者如果得不到上面的人的信任,那么治理人民就非常困难了。得到上面人信任的方法是:不与朋友为信不信之争,否则就不会得到上面人的信任。与朋友相处的原则是:不违背父母,这样就不会失信于朋友。与父母相处的准则是: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真诚,否则就不能够与父母和睦相处。真诚的标准是:不明善恶,这样就不能使自己的行为真诚。
  4. 诚,即天道,是自然之道;诚之,就是人道,是不勉强而符合天道,不思考而得道。从容中道,即是圣人之道。诚之,是选择善良并坚持之。
  5. 广泛学习,谨慎询问,慎重思考,明确分辨,坚定执行。
  6. 如果学了但未能掌握,不要放弃;如果问了但未能理解,也不要放弃;如果思考了但未能得到结果,也不要轻易放弃;如果分辨了但仍然不能明白,也不要放弃;如果实践了但不够坚定,也不要放弃。人们一旦学会一件事,就要努力做到一百次;人们如果能做十件事,就要努力做到一千次。

注释

  • 中庸·第二十章:《礼记》中的一篇,讨论了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天下和国家共有九条基本法则或原则。
  • 所以行之者一也:这些法则或原则的核心就在于实践。
  • 豫则立,不豫则废:预备(准备)则成功,不预备则失败。
  • 信乎朋友有道:与朋友交往要讲诚信。
  • 顺乎亲有道:对父母要孝顺。
  • 明乎善,不诚乎身矣:懂得什么是善,才能使自己的身心真诚。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大学》中的重要教育思想。
  • 人一能之,己百之:一个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要争取做到一百遍。

赏析

这段文字深刻地论述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方法。它强调了“诚意”和“实践”这两个核心要素,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真正的道德境界。此外,它还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谨慎对待每一次机会,因为每一个小的选择都关系到我们的道德修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