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故大德者必受命。」
诗句释义:
- 「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孔子称赞舜的至孝,他的德行堪比圣人,地位崇高如天子,拥有天下的财富和领土。在宗庙中享受祭拜,他的子孙世代相传、守护这份荣耀。
-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孔子认为,具备高尚品德的人必定能得到适当的地位、俸禄、名誉和长寿。
-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孔子认为上天创造万物,总是根据它们的材质来培养,对那些被培育的给予滋养,对于那些不适宜生长的则予以摧毁。
- 「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孔子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赞美有美好品德和仁爱的君子,他们的道德风范适宜于民众和人们,从天上接受福分与恩惠,天命也会继续庇佑他们。
- 「故大德者必受命。」孔子总结说,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必定会得到天命的眷顾。
译文与注释:
- 舜(sūn):古代圣明的帝王之一,以其孝顺著称。
- 德为圣人:指的是德行高尚的人。
- 尊为天子:地位崇高如同天子一般。
- 富有四海之内:拥有整个天下的财富。
- 宗庙飨之:在宗庙里受到祭祀。
- 子孙保之:子孙后代继续保护这份荣光。
- 天之生物:大自然或宇宙的法则。
- 因其材而笃:根据事物的本性进行培养。
- 栽者培之:栽培者给予滋养;比喻扶持有才能的人。
- 倾者覆之:不适当的人或事物将被摧毁或淘汰。
- 嘉乐君子:赞美有美德之人。
- 宪宪令德:形容道德行为规范有序。
- 宜民宜人:适合民众和人民的需求。
- 受禄于天:从天界获得福分与恩惠。
- 保佑命之:庇护并祝福某人的生命安全和幸福。
- 自天申之:天命将继续保佑他们。
- 大德者:具有高尚德行的人。
- 受命:得到天命的垂青。
赏析:
本节通过孔子的言论,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及其所带来的广泛影响。儒家思想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对社会的贡献,孔子在这里通过舜的例子来说明高尚的品德能够带来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回报。此外,文中还体现了自然和社会的规律以及天命的存在,这些都反映了儒家哲学中的宇宙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