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曰:“婴闻两槛之闲,君臣有位焉,君行其一,臣行其二。君之来速,是以登阶历堂上趋以及位也。君授玉卑,故跪以下之。且吾闻之,大者不逾闲,小者出入可也。”晏子出,仲尼送之以宾客之礼,不计之义,维晏子为能行之。
晏子之鲁进食有豚亡二肩不求其人第二十二
晏子之鲁,朝食进馈膳,有豚焉。晏子曰:“去其二肩。”昼者进膳,则豚肩不具。侍者曰:“膳豚肩亡。”
晏子曰:“释之矣。”侍者曰:“我能得其人。”
晏子曰:“止。吾闻之,量功而不量力,则民尽;藏余不分,则民盗。子教我所以改之,无教我求其人也。”
曾子将行晏子送之而赠以善言第二十三
曾子将行,晏子送之曰:“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吾请以言之,以轩乎?”曾子曰:“请以言。”

诗句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
“君行其一,臣行其二。君之来速,是以登阶历堂上趋以及位也。君授玉卑,故跪以下之。且吾闻之,大者不逾闲,小者出入可也。”

注释:

  • “君行其一,臣行其二” - 君主在上,臣下在下,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
  • “君之来速,是以登阶历堂上趋以及位也” - 君主的到来迅速,因此登上台阶并进入厅堂以到达他的位置。
  • “君授玉卑,故跪以下之” - 君主递出玉器时态度谦卑,所以臣下要跪着接过来。
  • “且吾闻之,大者不逾闲,小者出入可也” - 我听说,大事不过分,小事可以进出。

译文

晏子说:“我听说君臣有其位置,君行一,臣行二。君的来临快速,所以他能够登阶、走堂、趋进并达到他的位置。君递玉时态度谦卑,因此臣要跪着接受。而且我曾经听说过,做大事不应越界,做小事可以进出。”

晏子离开后,仲尼送晏子以宾客之礼,没有计较礼节,只有晏子能做到这一点。

晏子到鲁国进食有豚亡二肩不求其人第二十二
晏子到鲁国,朝食进馈膳,有豚焉。晏子曰:“去其二肩。”昼者进膳,则豚肩不具。侍者曰:“膳豚肩亡。”
晏子曰:“释之矣。”侍者曰:“我能得其人。”
晏子曰:“止。吾闻之,量功而不量力,则民尽;藏余不分,则民盗。子教我所以改之,无教我求其人也。”

曾子将行晏子送之而赠以善言第二十三
曾子将行,晏子送之曰:“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吾请以言之,以轩乎?”曾子曰:“请以言。”

赏析

这段文字是《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中的一段对话,记录了晏子与孔子的一次对话。其中涉及了君臣关系、礼仪、个人修养等主题,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

晏子作为齐国的重要政治人物,他的言行举止都备受关注。在这段对话中,晏子首先表达了君臣关系的基本原则,即君为主,臣为辅,各司其职。接着,他谈到了君主到来时的礼仪,强调了谦逊的态度和对他人的尊重。然后,他提到了君主递玉时的态度,认为这既是对臣下的尊重,也是对自身的要求。此外,他还谈到了君臣之间的交往礼仪,强调了量功而不量力、藏余不分等原则。

最后一段是关于曾子的。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之一,即将离开齐国前往其他国家。晏子在这时送给曾子一句箴言:“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吾请以言之,以轩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赠送轩车给朋友还不如赠送一句话来得有意义。晏子的这句话既体现了他的谦逊和礼貌,也表达了他对曾子的期望和祝福。

这段对话展示了晏子的为人处世之道,以及他对于君臣关系、礼仪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环境,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