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故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故曰:“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也。”邦者,人君之辎重也。主父生传其邦,此离其辎重者也,故虽有代、云中之乐,超然已无赵矣。主父,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无势之谓轻,离位之谓躁,是以生幽而死。故曰:“轻则失臣,躁则失君。”主父之谓也。

势重者,人君之渊也。君人者,势重于人臣之间,失则不可复得矣。简公失之于田成,晋公失之于六卿,而邦亡身死。故曰:“鱼不可脱于深渊。”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则制臣,在臣则胜君。君见赏,臣则损之以为德;君见罚,臣则益之以为威。人君见赏,则人臣用其势;人君见罚,而人臣乘其威。故曰:“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诗句:

  •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故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故曰:“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也。”邦者,人君之辎重也。主父生传其邦,此离其辎重者也,故虽有代、云中之乐,超然已无赵矣。主父,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无势之谓轻,离位之谓躁,是以生幽而死。故曰:“轻则失臣,躁则失君。”主父之谓也。

  • 势重者,人君之渊也。君人者,势重于人臣之间,失则不可复得矣。简公失之于田成,晋公失之于六卿,而邦亡身死。故曰:“鱼不可脱于深渊。”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则制臣,在臣则胜君。君见赏,臣则损之以为德;君见罚,臣则益之以为威。人君见赏,则人臣用其势;人君见罚,而人臣乘其威。故曰:“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

  1. 君主掌握的权力如果放在自己手中,就会显得沉重;如果保持一定的距离,就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就会显得平静。沉重的权力可以使柔弱的人变得强大,平稳的情绪可以使急躁的人冷静下来。所以《老子》说:“沉重是柔弱的根源,平稳是急躁的根本。”又说:“一个君子整天行动不会离开他的辎重(指地位和责任)。”君主就像国家的辎重一样,主父虽然拥有万乘之国的权威,但他却像没有权势的人一样轻佻。失去权势叫做轻浮,失去地位叫做浮躁,因此他最终会陷入困境而死。所以说:“轻浮就会失去大臣,浮躁就会失去君主。”这就是主父的情况。
  2. 权势是君主的根本。君主在臣民面前要保持足够的权势,否则一旦失去就再也得不到了。齐简公失去权势是因为田成子,晋灵公失去权势是因为六卿(晋国的六个大夫),结果他们都失去了国家和生命。所以说:“鱼不能从深潭里逃脱。”奖赏刑罚是国家强大的法宝,对国君来说是用来制服群臣的,对群臣来说用来战胜国君的。君王受到奖赏,臣下就会削弱它来表达自己的忠诚;君王受到处罚,臣下就会增加它来显示自己的威严。君王受到奖赏,臣下就会运用这种权势;君王受到处罚,臣下就会利用这种威严。所以说:“国家的宝物是不能随便展示给别人看的。”

赏析:
这是韩非子《喻老》中的一节,通过比喻的方式讲述了君臣之间的权力关系和相互影响。文章强调君主应该保持足够的权势,这样才能稳定国家和人民,避免因为过于放纵而导致的后果。同时,君主也应该懂得如何运用赏赐和惩罚来控制臣下,使国家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这篇文章对于理解古代的政治哲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