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入宦于吴,而观之伐齐以弊吴。吴兵既胜齐人于艾陵,张之于江、济,强之于黄池,故可制于五湖。故曰:“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晋献公将欲袭虞,遗之以璧、马。知伯将袭仇由,遗之以广车。故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起事于无形,而要大功于天下,“是谓微明”。处小弱而重自卑,谓“损弱胜强”也。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韩非子·喻老
探究《老子》中哲理与现实之关联
- 原文解读
- 越王入宦于吴,观之伐齐以弊吴
- 晋献公将欲袭虞,遗之以璧、马
- 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
- 译文解析
- 天下太平,没有战争,就叫静,传递紧急公文的车马用不上。所以说:“歇下奔跑的马来施肥。”
- 天下不太平,攻战连年不断,互相防守多年都不停止,战士的铠甲头盔都生出了虱子,燕子和麻雀都住进了营帐,而军队仍然不能返回。
- 典故与寓言解析
- 歇下奔跑的马来施肥
- 翟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于晋文公
- 关键词注释
- 将欲取之:意指想要控制或获取某物时,需先给予其便利条件。例如在商业谈判中,为对方提供某些便利条件以促进合作。
-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意指看似困难的事物往往可以从容易之处入手解决。例如在产品开发中,从基础功能开始逐步完善,避免一开始就追求复杂高级的功能。
- 赏析
- 韩非子·喻老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政治事件的描述,展示了“柔弱胜刚强”的道家思想。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读者更深刻理解这一哲学理念,并应用于现代社会管理与决策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