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财曰赙,舆马曰赗,衣服曰襚,玩好曰赠,玉贝曰唅。赙赗、所以佐生也, 赠襚、所以送死也。送死不及柩尸,吊生不及悲哀,非礼也。故吉行五十,奔丧百 里,赗赠及事,礼之大也。

礼者、政之挽也;为政不以礼,政不行矣。

天子即位,上卿进曰:“如之何忧之长也?能除患则为福,不能除患则为贼。” 授天子一策。中卿进曰:“配天而有下土者,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 接,接则事优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后,后则事不 举。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授天子二策。下卿进曰:“敬戒无怠, 庆者在堂,吊者在闾。祸与福邻,莫知其门。豫哉!豫哉!万民望之。”授天子三 策。

禹见耕者耦、立而式,过十室之邑、必下。

这首诗是《礼记》中的《檀弓下篇》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古代礼节和礼仪制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大略:大意为大致的意思。这里指的是礼仪的基本含义,即通过礼仪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和关系。

货财曰赙(fù),舆马曰赗(fèng),衣服曰襚(suì),玩好曰赠(zèn),玉贝曰唅(lí):这是古代礼仪中关于送礼的规定。这里的“赙”、“赗”、“襚”、“赠”都是送礼的种类,而“玉贝曰唅”则是礼物的一种,通常是用玉或贝制成的装饰品。

赙赗、所以佐生也, 赠襚、所以送死也。送死不及柩尸,吊生不及悲哀,非礼也。故吉行五十,奔丧百 里,赗赠及事,礼之大也:这句话描述了古代礼仪中关于哀悼和慰问的规定。在古代,人们去世后,亲友们会前去吊唁,而在亲人去世时,亲友们则会送去财物和衣物以示慰问。这些规定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对其家属的关心。

礼者、政之挽也;为政不以礼,政不行矣:这句话阐述了礼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挽”意为引导和促进。礼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如果治理国家时忽视了礼,那么国家的政治就会变得混乱无序。因此,要使国家的政治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遵循礼的原则。

天子即位,上卿进曰:“如之何忧之长也?能除患则为福,不能除患则为贼。” 授天子一策:这句话描述了古代君主即位时,上卿向他提出的建议。上卿认为,作为君主,应当时刻关注国家的安危,能够消除祸患则为幸福,如果不能消除祸患则可能变成灾难。

中卿进曰:“配天而有下土者,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后,后则事不 举。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授天子二策:这句话描述了另一位官员向君主提出的建议。这位官员认为,作为君主,应该具有远见卓识,能够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准备。他提出了两个策略:一是“接”,即提前做好准备,使事情能够顺利完成;二是“豫”,即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祸患,以防止其发生。

下卿进曰:“敬戒无怠,庆者在堂,吊者在闾。祸与福邻,莫知其门。豫哉!豫哉!万民望之。”授天子三策:这句话描述了另一位官员向君主提出的建议。这位官员认为,为了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君主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要懈怠。同时,他也提醒君主要注意观察民间的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他鼓励君主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以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支持。

禹见耕者耦、立而式,过十室之邑、必下:这句话描述了大禹的故事。大禹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领袖,他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能够采纳其中合理的部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这个故事表明了大禹的智慧和领导才能,以及他对于礼仪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礼仪和礼仪制度的描述,展示了古代社会中对于礼仪的重视程度以及礼仪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人对于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