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夫亡箴者,终日求之而不得;其得之也,非目益明也,眸而见之也。心之于 虑亦然。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 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 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故天子不言多少, 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士不通货财。有国之君不息牛羊,错质之臣不息鸡 豚,冢卿不修币,大夫不为场园,从士以上皆羞利而不与民争业,乐分施而耻积藏; 然故民不困财,贫窭者有所窜其手。
文王诛四,武王诛二,周公卒业,至成康则案无诛已。
多积财而羞无有,重民任而诛不能,此邪行之所以起,刑罚之所以多也。
上好义,则民闇饰矣!上好富,则民死利矣!二者治乱之衢也。民语曰:“欲 富乎?忍耻矣!倾绝矣!绝故旧矣!与义分背矣!”上好富,则人民之行如此,安 得不乱!
这首诗是《孟子》中的一篇文章,名为《鱼我所欲也》。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注释:
大略
今夫亡箴者,终日求之而不得;其得之也,非目益明也,眸而见之也。心之于虑亦然。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士不通货财。有国之君不息牛羊,错质之臣不息鸡豚,冢卿不修币,大夫不为场园,从士以上皆羞利而不与民争业,乐分施而耻积藏;然故民不困财,贫窭者有所窜其手。
文王诛四,武王诛二,周公卒业,至成康则案无诛已。
多积财而羞无有,重民任而诛不能,此邪行之所以起,刑罚之所以多也。
上好义,则民闇饰矣!上好富,则民死利矣!二者治乱之衢也。民语曰:“欲富乎?忍耻矣!倾绝矣!绝故旧矣!与义分背矣!”上好富,则人民之行如此,安得不乱!
- 大略: 大致的意思或原则。
- 今夫亡箴者: 现在那些追求财富而不注重道德修养的人。箴通“箴”。
- 终日求之而不得: 整天寻找却得不到满足。
- 非目益明也, 眸而见之也: 不是眼睛变得更明亮了,而是通过观察来识别事物。
- 义: 正义、正直。
- 利: 利益。
- 人之所两有: 人们都有两个方面的需求。
- 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 即使像尧舜这样的圣人也不能阻止人民追求利益的欲望。
- 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 但是能够使他们追求利益的欲望无法克制他们对正义的追求。
- 桀纣: 商朝末代君主,以暴政著称,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 不能去民之好义: 不能去除民众对正义的爱好。
- 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 然而能够使民众的好义被他们的欲望所压倒。
- 义胜利者为治世, 利克义者为乱世: 主张正义的人统治的国家是太平盛世, 只追求利益的人统治的国家是动乱之世。
- 上重义则义克利, 上重利则利克义: 重视正义的人会遏制欲望, 重视利益的人会抑制正义。
- 故天子不言多少, 诸侯不言利害, 大夫不言得丧, 士不通货财: 因此,天子不谈财物有多少,诸侯不谈利害关系,大夫不谈是否有功,士人不涉及钱财交易。
- 有国之君不息牛羊, 错质之臣不息鸡豚: 国家国君不饲养牲畜(牛、羊),质子(即寄居在外国的公子)也不饲养家禽家畜,以此表明清廉。
- 冢卿不修币,大夫不为场园:冢卿和大夫都不用贵重的礼物,不做豪华的庄园。
- 从士以上皆羞利而不与民争业, 乐分施而耻积藏: 普通士人在以上阶层都厌恶追求名利而不与百姓争夺职业,乐于分享而不是积累财产。
- 然故民不困财,贫窭者有所窜其手: 这样,百姓就不会因为贫穷而困扰于财产,贫困的人也能有所谋生。
- 文王诛四,武王诛二,周公卒业,至成康则案无诛已: 周文王诛灭殷商的四个纣王之子,武王诛灭商朝的两个纣王之子,周公完成周朝的建立,到了成康之治时不再诛杀。
- 多积财而羞无有,重民任而诛不能:过多地积聚财物会让人感到羞愧,重视民众和职责却因不能惩处有罪之人而烦恼。
- 上好义,则民闇饰矣! 上好富,则民死利矣! 二者治乱之衢也.: 如果统治者喜爱正义,那么民众就会端正行为;如果统治者喜好财富,那么民众就会为了利益而不顾生死。这两条道路是治乱的关键。
- 民语曰:“欲富乎? 忍耻矣! 倾绝矣! 绝故旧矣!与义分背矣!”: 老百姓说:“想要致富吗? 忍受耻辱吧! 断绝了老朋友的关系吧!与正义对立吧!”
- 上好富, 则人民之行如此, 安得不乱!: 如果统治者喜好财富, 那么人民的行为就会是这样的,哪里还会有不混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