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行,晏子从于郊,曰:“婴闻之: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婴贫无 财,请假于君子,赠吾子以言:乘舆之轮,太山之木也,示诸檃栝,三月五月,为 帱采,敝而不反其常。君子之檃栝,不可不谨也。慎之!兰茞槁本,渐于蜜醴,一 佩易之。正君渐于香酒,可谗而得也。君子之所渐,不可不慎也。”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 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子赣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 为天下列士。
学问不厌,好士不倦,是天府也。
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道远日益矣。
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
少不讽诵,壮不论议,虽可,未成也。
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
这首诗是《学记》中的一部分,其大意为:
大略
曾子(孔子弟子)和晏子(孔子的弟子)在郊野行走,晏子说:“我听说:君子赠送别人言辞,普通人赠送他人钱财。我贫穷没有钱财,向君子请借,希望赠给我一些言辞;这些言辞就像乘舆的车轮,泰山的木材,用来装饰帷车、制作帷幕,即使破旧了也不会恢复原样。君子所用的材料,必须谨慎选用。要慎重啊!兰草枯萎了它的本根,却逐渐地在蜜酒中复苏,一块宝石易主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君主如果逐渐被美酒所迷,就会失去忠诚的人。君子所做的事,必须谨慎!”
人对于文学的态度,就好像玉石对于琢磨一样。诗中有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指学问。和璧,井里之玉也,玉人经过雕刻,成为天子的宝。子赣季路原本是鄙陋之人,后来他学习了文学,遵守礼仪,成为了诸侯的士人。
学问不满足,好士不懈怠,这是真正的宝藏。
君子怀疑就不说话,未问之前也不说话,道理深远而日益精进。
多知而不亲近,博学而无准则,喜欢多而缺乏定力的人,君子不会和他交往。
年纪小的时候不背诵诗文,年壮时却不讨论问题,尽管可以,但尚未成熟。
君子一教育学生,学生就应该一努力学习;急于让学生成熟。
译文:
曾子和晏子在郊外行走,晏子说:“我听过这样的话:君子赠送别人言辞,普通人赠送别人财物。我贫穷没有钱财,向君子请借,希望赠给我一些言辞;这些言辞就像乘舆的车轮,泰山的木材,用来装饰帷车、制作帷幕,即使破旧了也不会恢复原样。君子所用的材料,必须谨慎选用。要慎重啊!兰草枯萎了它的本根,却逐渐地在蜜酒中复苏,一块宝石易主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君主如果逐渐被美酒所迷,就会失去忠诚的人。君子所做的事,必须谨慎!”
人对于文学的态度,就好像玉石对于琢磨一样。诗中有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指学问。和璧,井里之玉也,玉人经过雕刻,成为天子的宝。子赣季路原本是鄙陋之人,后来他学习了文学,遵守礼仪,成为了诸侯的士人。
学问不满足,好士不懈怠,这是真正的宝藏。
君子怀疑就不说话,未问之前也不说话,道理深远而日益精进。
多知而不亲近,博学而无准则,喜欢多而缺乏定力的人,君子不会和他交往。
年纪小的时候不背诵诗文,年壮时却不讨论问题,尽管可以,但尚未成熟。
君子一教育学生,学生就应该一努力学习;急于让学生成熟。
赏析:
这首诗强调的是君子与小人之间在言行上的根本区别。君子总是谨慎对待言辞和行为,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他人的判断和信任。而小人则往往因为过于自信或贪婪而轻率行事。这种态度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