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旱而祷曰:“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谒盛 与?何以不雨至斯之极也!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 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

主道知人,臣道知事。故舜之治天下,不以事诏而万物成。农精于田,而不可 以为田师,工贾亦然。

以贤易不肖,不待卜而后知吉。以治伐乱,不待战而后知克。

齐人欲伐鲁,忌卞庄子,不敢过卞。晋人欲伐卫,畏子路,不敢过蒲。

不知而问尧舜,无有而求天府。--曰:先王之道,则尧舜已;六贰之博,则 天府已。

君子之学如蜕,翻然迁之。故其行效,其立效,其置颜色、出辞气效。无留善, 无宿问。

这首诗是《孟子》中关于君主治国的论述,通过汤王祷雨的故事来说明政治清明与百姓疾苦的关系,进而引出“君为政”和“民为邦本”的观点。

大略:大概、大意。

汤旱而祷曰:“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谒盛 与?何以不雨至斯之极也!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译文:汤王干旱时祈祷说:“政令不节吗?让百姓受苦吗?为什么连雨水都降得这么少!宫室过于豪华了吗?宦官势力过大了吗?为什么连雨水都降得这么少!贿赂公行了吗?谗言盛行了吗?为什么连雨水都降得这么少!”
关键词注释:

  • 汤旱而祷:指汤王在干旱的时候向天祈求降雨。
  • 政不节与:指的是政治不廉洁,没有节制。
  • 使民疾与:指的是导致百姓痛苦。
  • 何以不雨至斯极也:意为为什么连一点雨水都不降呢。
  • 宫室荣:指宫殿建筑豪华。
  • 妇谒盛:指妇女专权。
  • 苞苴行:指收受贿赂。
  • 谗夫兴:指谗言盛行。

赏析:汤王在面对连续不断的干旱天气时,他选择向天祈求降雨,而不是去责备或责怪天,而是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政策是否合理。他认识到自己治理不善,导致民众受苦,因此希望降雨能缓解他们的苦难。他提出的问题是“为何连一点雨水都不降呢?”反映了他对于天灾与人祸之间因果关系的思考。同时,他对宫室的豪华、宦官势力的过重以及贿赂公行的现象表示了不满,这些问题都是导致天不应的原因。最后,他认为这些现象是由于“贤者不举”、“非仁人”所致,暗示了统治者应该选拔贤才,实行仁政。

这首诗通过汤王的求雨行为,展现了一个理想的统治者应具备的品质:政治清明、关心民众疾苦、选拔贤能、反对腐败。这些品质不仅体现了古代君王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也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学习和追求的目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