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诗句解读:
-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 描述了孟子访问梁惠王的场景。梁惠王站在沼边,看着鸿雁和麋鹿。
- “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询问贤者是否也喜欢这种景象。
- “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强调只有贤者才会真正享受这种自然美景。
-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 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描述了文王为了民众建造灵台和灵沼,民众因此快乐。
-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提到文王利用民众的力量建造这些建筑,而民众因此而感到快乐,并称它们为‘灵台’和‘灵沼’。古代的人与民众一同分享快乐,因而能够真正快乐。同时引用了商汤的誓言:“时日曷丧?予与女偕亡。”表明即便是台池鸟兽等,如果只是独自享乐,也不能真正感受到快乐。
译文:
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看着飞过的大雁和梅花鹿。孟子问梁惠王:“贤明的人也会喜欢这样吗?”梁惠王回答:“贤明的人只有在有了贤明的政治后,才能享受这种美景。不贤明的人即使这里有台池,也不会快乐。“《诗经》中说:‘开始建设灵台,用勤劳去经营它,百姓一起劳作,不几天就建成了。开始的时候不要急躁,百姓会一起来。君王在这里游玩,梅花鹿悠闲地卧在那里,梅花鹿又干净又明亮,白色的鸟儿翩翩起舞。君王在这里游玩,在池塘里捕鱼跳跃。’ 文王利用民力建造了台和沼,而百姓为此而高兴,他们称呼台为‘灵台’,称沼为‘灵沼’,因为他们喜欢那里的麋鹿、鱼鳖。古代的人与民众一起分享快乐,所以他们才能真正地快乐。商汤发誓说:‘时光流逝,我与你一起灭亡。’百姓想要和他一起去灭亡,即便有台池鸟兽,他们怎么能独自享受快乐呢?”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孟子对于统治者与民众关系的看法,认为只有当统治者与民众共享快乐时,才能真正的快乐。同时,通过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展示了文王利用民力建设台和沼,使人们为之高兴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统治者与民众共享快乐的重要性。此外,诗中提到的汤誓也体现了统治者应该与民众共同承担责任和苦难的观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