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六节

孟子去见梁襄王时,走出宫门对旁人说:“看梁襄王的样子不像是君主,和他交谈却看不到他所敬畏的人。突然间问道:‘怎样才能平定天下?’我回答说:‘天下统一。”

“谁能统一天下?”他又问。我说:“不喜欢杀人的人能统一天下。”

“谁又愿意和这样的人同心协力呢?”他又问。我说:“天下没有不愿意与他不谋而合的人。您知道庄稼生长的规律吗?七八月间天旱,则庄稼枯槁;天突然降下云,大雨降临,则庄稼蓬勃地生长起来。就是这样,谁又能够抵挡得住呢?现在天下的诸侯国君,还没有不嗜杀人民的。如果有一个不嗜好杀人的,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踮起脚跟仰望他的恩德。果真这样,老百姓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能抵挡得住啊!’”

注释:

  1. 孟子见梁襄王:孟子(孟轲)去见梁国的国王。
  2. 出,语人曰:走出来和别人说话。
    3.望之不似人君:看起来不像是君主。
    4.就之而不见所畏焉:靠近他却没有看到他敬畏的人。
    5.卒然问曰:忽然间问道。
    6.天下恶乎定:如何能够安定天下。
    7.孰能一之:哪个能够统一天下?
    8.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不喜欢杀人的人能够统一天下。
    9.孰能与之:谁又愿意和这样的君主共同治理国家呢?
    10.由水之就下: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
    赏析:
    孟子在这段对话中阐述了他的”仁政”理念,即通过爱民如子、不嗜杀人等道德准则来实现天下的统一和安定。孟子认为,真正的君主应该是像云雨一样润泽民众、像江河一样汇聚百川,而不是如同猛兽一般嗜杀生灵。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倡导的道德伦理和政治理想,强调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同时,孟子还用庄稼生长的例子来比喻国家的治理之道,强调只有爱护百姓、顺应民心的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整段话语充满了儒家的道德教化色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