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诗句】: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译文】:
梁惠王说:“晋国,是天下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的,这是我所知道的信息。到了我自己的这一辈,我们遭受了齐国的攻击,导致我们的长子阵亡;在西边,我们的领土被秦国丧失七十里;在南边,我们的尊严被楚国羞辱。我感到羞耻,希望能像对待死者一样来报答他们,这该怎么做啊?”
【注释】:
- “叟”: 对梁惠王的尊称(古代的一种敬称)。
- “莫强焉”: 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比得上的意思。
- “东败于齐”: 指魏国在东方与齐国作战失败。
- “长子死焉”: 指魏国的长子在战争中牺牲。
-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 指魏国在西方丧失了七十里的土地给秦国。
- “南辱于楚”: 指魏国在南方被楚国羞辱。
- “寡人”: 指梁惠王自己。
- “请”: 请求、恳求。
- “比死者一洒之”: 意思是希望为那些死去的人报仇雪耻。
- “若何则可”: 意思是怎样才能做到呢?
- “百里”: 指地方面积,这里比喻国家的疆域。
- “王如施仁政于民”: 意思是如果国王能施行仁慈的政策来治理百姓。
- “省刑罚”: 减少刑罚。
- “薄税敛”: 减轻赋税。
- “深耕易耨”: 深耕细作,易于除草。
-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指成年男子在闲暇之时,致力于培养孝顺、尊重长辈、忠诚和信实的品质。
-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指进入社会后要孝敬父母,离开社会后要尊敬师长。
- “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用手中的棍棒去打击秦国和楚国坚固铠甲的兵士。
-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指他们剥夺了百姓的农时,让他们无法从事农业生产来供养父母。
- “兄弟妻子离散”: 指因为战争而导致亲人分离。
- “夫谁与王敌?”: 意思是这样的敌人还能有谁会呢?
- “故曰:‘仁者无敌’”: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说仁爱的人是没有敌人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梁惠王的话语展示了一个理想的统治者应有的品质,以及如何通过实施仁政来赢得人民的支持与尊敬。梁惠王首先表达了对晋国的羡慕,随后描述了自己在国内外所遭遇的种种困境,最后他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能够效仿对已逝将士的厚葬之情,以此向那些为国家捐躯的勇士们致敬。孟子的回答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主张君王应当关心百姓的生活,减少刑罚,减轻赋税负担,并通过教育来提升国民的道德水平。他强调了仁者无敌的观念,认为只有真正关爱百姓、体恤他们的疾苦,才能真正获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从而无敌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