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诗句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 齐宣王询问关于周文王的园林面积。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 孟子回答说,根据古代文献确实有记载。

曰:“若是其大乎?” - 宣王表示,这么大吗?

曰:“民犹以为小也。” - 孟子回应说人民认为它小。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 齐宣王接着问,自己的园林只有四十里,但人民仍然认为很大,这是什么原因呢?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 孟子解释说,文王的园林不仅广阔,而且允许樵夫和猎人自由出入,所以人们认为它是小的。而齐宣王的园林虽然也有四平方公里,但由于规定了严格的狩猎限制,使得民众感觉它很大。

译文

  • 齐宣王问:“文王的园林有七十里吗?”
  • 孟子回答说:“有。”
  • 宣王说:“那么大吗?”
  • 孟子说:“民众还觉得小。”
  • 宣王说:“我的园林只有四十里,民众还是觉得大,为什么呢?”
  • 孟子解释:“文王的园林有七十里,允许砍柴者和猎手自由进出,所以民众觉得小。而我刚开始到达国境时,就先询问国家的禁令,然后我才敢进入。我听说在国境之内有一园林有四十平方公里,杀死那里的麋鹿就像杀人一样重罪。那四十平方公里的园林,实际上是在国家内部设了一个陷阱。民众会觉得它大,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赏析

孟子通过对比说明,不同的统治者对于“大”与“小”的理解可能不同。对于周文王而言,他的园林不仅是地理上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它开放、包容的特性,让普通百姓也能参与其中;而齐宣王的园林则因为设置了严格的狩猎规则,反而让民众感觉更为庞大,这种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政策导向。此外,孟子还强调了对国家法律的了解与遵守的重要性,表明一个领导者的治理智慧不仅仅在于其政策的宽严,更在于能否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接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