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诗句: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六节
译文: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的臣子有托付妻子孩子给他的朋友到楚国去游玩的,当他们回来的时候,如果他们的妻子孩子冻饿得不能忍受,您将怎么办呢?”
注解:
- 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
- 王之臣:指的是君王的大臣。
- 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指那些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托付给朋友,然后前往楚国游玩的人。
-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等到他们回来的时候,如果妻子和孩子们冻饿不能忍受。
- 弃之:指不理会他们,把他们抛弃。
- 士师不能治士:指管理好自己的手下士兵,即“治”的意思。
- 已之:即“治理”。
- 四境之内不治:指国内没有治理好。
- 顾左右而言他:指转移话题,不谈论政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孟子与齐宣王之间关于治国理念的辩论。孟子首先以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出,询问如果君王的臣子在国外遭遇困难时,君王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揭示了君王在国家危机时应当如何作为。接着,孟子继续提出三个问题,涉及国内治理、士兵管理以及国力强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治国的方方面面。齐宣王的回答表明了他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齐国的实际情况。最后,孟子通过“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结束了这次对话,表达了自己对于治国之道的深刻思考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