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注释:

  1.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2. 第三卷、公孙丑上、第三节:这是指《孟子·公孙丑上》中的“第三节”,这一节主要讨论了如何实现王道的问题。
  3. 孟子:即孟子,这是作者的名字。
  4.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意思是说,依靠武力来假装仁义的人可以称霸一时,但这样的霸业必然需要强大的国家作为基础。
  5. 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意思是说,如果国君能够以道德修养来治理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就能够成为王,并不需要拥有庞大的国土。
  6. 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指的是商朝的开国君主汤和周朝的开创者文王都曾在很小的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7.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意思是说,那些依靠武力来迫使人民臣服的人,他们的服从并不是出于内心的自愿,而是因为力量不足而被迫的。
  8.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意思是说,只有那些通过自己的德行来赢得人们信任和尊敬的人才能够让人们真心地服从和敬仰他们。
  9. 七十子:指的是孔子的七十二位弟子。
  10.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意思是说,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的人们都会受到我们的吸引并愿意接受我们的统治。
  11. 无思不服:意思是说,没有人不愿意被我们所征服和接纳。

赏析:
这一段主要是讲述了如何通过德行来赢得人心,以及如何通过实力来实现霸业或王道。孟子强调,真正的霸主或王者并不需要拥有庞大的国土,而是通过自己的德行和智慧来赢得人民的尊重和支持。同时,他也提到了历史上的一些例子,如商朝的汤和周朝的文王,他们的成功并非靠武力,而是靠德行和智慧。此外,他还引用了《诗经》中的一句话,表达了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的人们都会受到我们的吸引并愿意接受我们的统治。总的来说,这段话体现了孟子对于道德和政治理想的追求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