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褔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褔。’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注释
- 孟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 第三卷:孟子的《孟子》一书,共三卷。
- 公孙丑上:孟子和公孙丑(公孙丑是孟子的学生)对话的篇章。
- 第四节:此文为公孙丑上节第四段。
- 恶:不仁。
- 居不仁:生活在不仁的状态中。
- 犹:如同。
- 诗云: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
- 迨天之未阴雨:等到天气还没有变坏。
- 彻彼桑土:挖掉桑树根。
- 绸缪牖户:修缮窗户。
- 或敢侮予?:谁敢侮辱我?
- 孔子曰:这是引自《论语》中孔子的话。
- 为此诗者:创作这首诗的人。
- 其知道乎:他懂得这个道理吗?
- 能治其国家:能够治理自己的国家。
- 谁敢侮之:谁敢侮辱他?
- 今国家闲暇:现在国家没有大事。
- 般乐怠敖:放纵享乐,懈怠傲慢。
- 祸褔无不自己求之者:灾祸和幸福没有不来自自己的。
- 永言配命:永远遵循天命。
- 自求多福: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 太甲曰:这是引用了《尚书·太甲下》中的内容。
-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上天造成的灾祸还可以躲避,但人为的灾祸是无法逃避的。
译文与赏析
孟子说:“行仁得荣,不行仁得辱。现在厌恶耻辱却活在不仁之中,这就如同厌恶潮湿却住在低下的地方一样。”
如果他厌恶这种状况,那最好是重视德行而尊重士人,贤人在朝位,有能力的人在朝廷。国家空闲时,这时应该明确政令刑法。即使是大国,也必定敬畏他们。“诗经”中说:“趁着天还没下雨,挖开桑树根部,修好窗门。如今这些百姓,有谁敢侮辱我?”孔子说:“写这首诗的人,他懂得这个道理吗?能够治理自己的国家,谁还敢侮辱他呢?”
现在国家闲着没事的时候,这时候应该放松享受,懈怠傲慢,这实际上是在自我招致灾难。祸和福没有不是自己追求来的。“诗经”中说:“永远遵循天命,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太甲说:“上天造下的罪孽,还可以避开;自己造下的罪孽,就无法逃脱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