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诗句: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

译文:伯夷,如果不是他的君主,就不去服务;如果不是他的朋友,就不去交往。他不在邪恶之人的朝廷中站立,不和邪恶之人交谈。他在邪恶之人的朝廷中站立,和邪恶之人交谈,就像穿着朝服戴着朝冠坐在炭火上一样。他心中憎恶邪恶的念头,思考和乡里人站在一起,如果帽戴得不正,就远远地离开他,好像会玷污他一样。因此诸侯即使有好话奉承而来,他也不接受。不接受的原因,就是他也不屑接近他们。柳下惠,不会因为受污而羞愧,不会因为地位低下而自卑。提拔贤能的人,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对于遗佚的人也不感到遗憾,遇到困境也不会感到忧伤。所以说:“你做你的事,我做我的,即使你裸露在我面前,你怎么能够玷污我呢?”所以悠闲自在地和他一起而不感到自己失态,拉他一下他就停止。拉他一下他就停止,也是不屑于离开他。

注释:1. 伯夷:古代的一个人物,以其高尚的节操和道德品质著称。2. 非其君不事:如果君主不值得尊重,那么就不会为君主服务。3. 非其友不友:如果不是值得交往的朋友,那么就不会与之交往。4. 不立于恶人之朝:不和邪恶之人的朝廷共处。5. 不与恶人言:不与邪恶之人进行交流。6. 推恶恶之心:内心憎恶邪恶。7. 思与乡人立:思考和乡里人站在一起。8. 其冠不正:帽子戴得不正。9. 望望然去之:远远地离开他。10. 尔为尔:你们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11. 我为我:我做好自己的事情。12. 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即使是赤裸裸地站在我旁边也没有关系。13. 尔焉能浼我哉?:你们怎么能玷污我呢?14. 由由然与之偕:悠闲自在地和他一起。15. 是亦不屑去已:也是不屑于拒绝他的接近。16. 援而止之而止:拉他一下他就停止。17. 是亦不屑去已:也是不屑于远离他。

赏析:这是孟子对伯夷和柳下惠两种不同人格特质的描述。伯夷和柳下惠都是古代著名的君子,他们的行为和品质都体现了儒家提倡的道德标准。伯夷的品德高尚,但他过于拘泥于原则,不愿屈从于邪恶势力,因此在面对诱惑时显得过于清高。而柳下惠则更加圆融通达,他对小人和小恶从不计较,但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会因为小恩小惠而失去自己的尊严。这首诗通过对比两位君子的不同行为和态度,强调了坚持原则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善于平衡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既不要过于清高孤傲,也不要过于软弱妥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