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诗句】
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孟子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译文】
孟子离开齐国,在昼住宿。有个想侍奉君王的士人,坐着不说话,只是躺着。客人不高兴地说:“弟子在齐住宿后才敢说话,先生您躺着却不听我讲话,请不要再敢来拜见先生了。”
孟子说:“坐吧!我要明确地告诉你。从前鲁缪公没有子思在身边,就感到不安;泄柳、申详没有在鲁缪公身边,也感到不安。你替年长的考虑,却没有想到子思;你难道是想要远离年长的君主吗?还是年长的要离弃你呢?”
【注释】
- 孟子:名轲,字子舆(Yú),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第四卷:指《孟子》中的第四篇。
- 公孙丑下:即《孟子·公孙丑下》,是《孟子》书中的一篇。
- 第十一节:指该篇中的第一部分内容。
- 昼:地名,位于齐国境内。
- 欲为王留行者:即那些希望留在齐国作为君王顾问的人。
- 坐而言不应:坐着,但不说话,表示不回应对方的请求或建议。
- 隐几而卧:放下手边的几案,静静地躺着。
- 客:此处指孟子的学生或随从。
- 弟子:古代对年轻学生的称呼。
- 齐宿:在齐国住宿一夜。
- 为王留行者:侍奉君王的人。
- 子思之侧:指鲁国的子思(孔子的孙子)。
- 泄柳、申详:可能是鲁国的两个大臣。
- 长者:这里指的是国君。
- 绝长者乎:是否要远离君主的意思。
- 长者绝子乎:是说君主是否会抛弃孟子。
【赏析】
本段讲述了孟子与一位学生的对话,主要讨论了如何对待君主的问题。孟子通过比喻和对话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君主的态度和期望。他认为君主需要贤才的支持和陪伴,而不仅仅是忠诚的臣子。同时,他也提醒学生们要关注君主的需求和利益,而不是仅仅忠于自己的职位或地位。这段对话反映了孟子对于君臣关系和政治理念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展示了他善于运用比喻和对话来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