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去齐,居休。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
曰:“非也。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久于齐,非我志也。”
孟子离开齐国,回到他的故居休息。公孙丑问道:“做官而不接受俸禄,这是古代的道义吗?”
孟子回答道:“不是这样。在崇地,我有幸见到了齐王。退下的时候,我有离开的意愿,不想变节,所以不接受俸禄。但是后来接到命令,不可以请求。在齐国时间太长,不是我的志向。”
译文:
孟子离开了齐国,回到家中休憩。公孙丑询问:“做官却不接受俸禄,这是古代的道义吗?”
孟子回答说:“不是这样。我在崇地,有机会见到齐王。但当我离开的时候,我有离开的意愿,不想变节,所以我没有接受俸禄。但是我后来接到了命令,不能请求。在齐国的时间太久了,不是我的志向。”
注释:
- 孟子去齐:孟子离开齐国。
- 孟子居休:孟子回到他的故居休息。
- 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公孙丑询问孟子,说“做官却不接受俸禄,这是古代的道义吗?”
- 孟子曰:“非也。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孟子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我在崇地,有机会见到齐王。但当我离开的时候,我有离开的意愿,不想变节,所以我没有接受俸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孟子对于做官而不接受俸禄的哲学思考。孟子认为,如果一个人在遇到君主时能够保持自己的节操和原则,即使暂时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或地位,也是可以被认为是遵循了古代的道德准则的。他通过自己的例子来说明,他在得到齐王接见后有离开的意愿,并且不愿意因为接受俸禄而变节。这表明了孟子对于道德和原则的重视,以及对于个人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