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
曰:“吾有所受之也。”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然友反命。
滕定公薨,世子(即滕文公)对友人(然友)说:“过去孟子曾与我谈论于宋国,我心中始终难忘。现在我不幸遭遇大灾,我想让子(然友)去询问孟子的意见,然后才能行事。”然友前往邹城向孟子请教此事。
孟子说:“这不是很好吗?亲丧本该尽自己所能。曾子说:‘生时以礼事奉他;死后以礼葬他,以礼祭祀他,就可以算作孝道了。’诸侯的礼制,我未曾学习过;尽管如此,我听过这样的教诲。三年的丧期,齐王所穿的丧服,饘粥的饮食,从天子到庶人,三代都通用这一制度。”然友将孟子的话返回,决定为父王举行三年之丧。
父兄百官都不同意,说:“我们鲁国的先君都没有这样做,我们的先君也未曾这样做,到了你这里却反其道而行,这是不可以的。况且《礼记》上说‘丧祭遵循先祖的制度’。”
然友说:“我有所受教于孟子。”于是对然友说:“我以前不曾学过礼仪,喜欢驰马试剑。现在父兄百官都不满足,恐怕他们不能尽职完成大事,你替我去询问孟子。”然友又前往邹城向孟子请教此事。
孟子说:“是的。不能寻求其他办法。孔子说:‘国君去世后,由冢宰处理。饮粥时,面色应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没有不悲哀的,这是因为先君已经先行一步。’如果上面的人喜好某种东西,下面的人必定会比它更加过分。‘君子的品德,就像风一样;小人的品德,就像草一样。风吹草木必定弯曲。”这是在告诉世子。”然友将孟子的话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