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挍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
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译文:
滕文公问道如何治理国家,孟子说:“处理人民的事情是刻不容缓的。《诗经》上说:’白天赶紧割茅草,晚上搓绳到通宵。’这实际上是在说,开始种植百谷的时候,人们需要抓紧时间工作。人民的行为原则,就是有了固定的财产就会有稳定的心志,如果没有固定的财产就会导致没有稳定心志。如果一个人没有稳定的心志,那么他可能会走上邪道或者过度奢侈,做任何事都不会考虑后果。等到他犯了罪,然后再对他进行处罚。这是欺骗民众的行为。哪有君主在位却不以百姓的利益为考虑对象,却可以称之为贤明的呢?因此,贤明的君主一定恭敬、节俭、礼让于下位,取之于民是有限度的。阳虎说:‘因为太富有而不仁义,因为太仁慈而不富有。’”
注释:
- 民事不可缓也:指人民的事务是急迫且重要,不能拖延。
- 《诗经》云:引自《诗经·小雅·大田》,“昼尔于茅,宵尔索绹(zòu);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 有恒产者有恒心:拥有固定财产的人会有持久的心志和行为准则。
- 无恒产者无恒心:缺少稳定财产的人就没有稳定的心志和行为准则。
- 苟无恒心:如果一个人没有稳定的心志。
- 放僻邪侈:放纵邪恶的欲望和行为。
- 无不为已:会做任何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 及陷乎罪:到了触犯法律的时候。
- 然后从而刑之:然后才对这些人进行处罚。
- 是罔民也:这是欺骗民众的行为。
-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哪有君主在位却不以百姓的利益为考虑对象,却可以称之为贤明的呢?
- 恭俭礼下:恭敬、谦逊、节俭、礼敬于下位。
- 取于民有制:从民众那里取得财富是有限度的。
- 阳虎:春秋时期齐国人,曾任阳虎为大夫,因贪财好利而著称。
- 为富不仁:形容过于富裕而缺乏仁义之心。
- 为仁不富:形容过于仁爱而无法维持自己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