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主“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
诗句: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四节
译文:
后稷教民种植谷物,培育五谷;当五谷成熟时,人民就会成长起来。这是人应有的道义。如果饱食、温暖衣衾、安逸居住而不接受教化,那么他们就像禽兽一样。圣人对此深感忧虑,让契担任司徒之职,教授人伦教育。教导人们要懂得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信守承诺。尧帝说:“给予劳苦的人以回报,纠正过失,正直地辅佐,扶持他们的成长,使他们自得其乐,并进一步振作他们的道德。”圣人对于担忧民众如此,还会空闲去耕种吗?
注释:
- 后稷 - 古代的农业神,负责教民稼穑(种庄稼)。
- 树艺五谷 - 培养五种主要粮食作物:稻、黍、稷、麦、菽。
- 人之有道也 - 人应该遵循的道德和道理。
-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 - 指的是不进行教化,生活条件虽然优渥却缺乏道德修养。
- 圣人有忧之 - 圣人为此事忧心忡忡。
- 使契为司徒 - 任命契为官员,相当于现代政府的民政部门。
- 人伦 - 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包括家庭伦理和社会规范。
- 父子有亲 - 指家庭成员间应存在亲情。
- 君臣有义 - 指君臣之间应当遵守正义。
- 夫妇有别 - 指夫妻之间应有明确界限。
- 长幼有叙 - 指年龄大的人应该尊敬年幼的人。
- 朋友有信 - 指与朋友交往时应讲信用。
- 放勋 - 舜帝的称号,此处泛指帝王。
-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这是舜帝对百姓的关爱和引导。
- 孔子曰 - 引用孔子的话,表示赞同或肯定。
- 尧之为君 - 指尧作为君王的统治方式。
-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 意思是天地至高无上,尧帝以此为榜样。
-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 意即尧帝的德行广大,使得百姓难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 这是对农民辛苦劳作的描述,强调其艰辛和付出。
- 分人以财谓之惠 - 把财物分给别人叫做恩惠。
- 教人以善谓之忠 - 教导别人善良叫做忠诚。
- 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 能够获得天下人才的人被称做仁慈。
- 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 因此把整个天下都给人容易,但得到天下的人才困难。
-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 这是称赞尧帝治理国家的高明与伟大,他的行为如同天地一般崇高且不可名状。
-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 这是我所听到的用华夏文化改变夷狄文化的例子,没有听说用夷狄文化改变华夏文化的。
- 陈良 - 陈良是楚地的一位学者,受到了孔子的赏识,他北学于中国。
- 主 - 这里指的是孟子自己。
-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 这是我所听到的用华夏文化改变夷狄文化的例子,没有听说用夷狄文化改变华夏文化的。
- 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 - 你的弟弟兄弟侍奉你几十年。
- 师死而遂倍之 - 老师死后,他背叛了你。
- 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 - 孔子去世后过了三年。
- 门人治任将归 - 学生们整理行李准备回家。
- 入揖于子贡 - 向子贡鞠躬行礼。
- 相向而哭 - 彼此相对哭泣。
- 皆失声 - 因为悲伤哭得声音都变了。
- 筑室于场 - 在场地建了房屋。
- 独居三年然后归 - 独自一人住了三年才回家。
赏析:
这段文字出自《孟子》中的一部分,通过描述舜帝对民众的关怀及其治理国家的方式,展现了圣人对于治国理政的深刻理解和卓越才能。其中,“后稷教民稼穑”一句揭示了舜帝重视农业的重要性,而“尧以不得舜为己忧”,则是表达了尧帝对于舜帝的关心和期待。此外,文中还涉及到孔子对于舜帝的评价,以及孟子对于舜帝的赞扬,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君王的崇敬之情。整体来看,这段文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传达了作者关于政治、道德和人性的深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