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句:离 娄上 · 第一章 孟子 曰:「离娄①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 ③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译文:离娄的视力,公输班的技艺,如果不依靠规和矩,就无法画出方和圆;师旷的听觉,如果不依靠六律,就无法校正五音;尧舜的治理方法,如果不用仁爱的政治来治理天下,就不可能治理好国家。
注释:
- 离娄:指古代有名的眼科医生离朱,其视力极好。
- 公输班:春秋时期著名的能工巧匠,善于发明机械。
- 规矩:指木工或画工用的尺和墨斗。
- 师旷:古代晋国的音乐家,以音乐见长。
- 六律:中国古代音乐中用六个音调作为标准音的一种调式,这里指的是乐理中的音律。
- 尧舜:传说中的两位圣王,尧为帝尧,舜为帝舜,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贤者。
- 仁政:指统治者施行仁德的政策治理国家。
- 方圆:指方形和圆形,此处比喻事物的规范和标准。
- 五音:指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个基本音阶,包括宫、商、角、徵、羽。
赏析:
本段引用了三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任何事物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这些例子,孟子表达了他对先王道法的重视和对仁爱政治的期望。在治国理政上,他主张应该遵循先王之道,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同时,他也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实施仁爱的政治才能让天下安定。此外,本段还反映了孟子对教育和学习的重视,他认为人的智慧和能力都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