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伊训》曰:‘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

万章问:“有人说‘伊尹用烹饪之术来取悦商汤’,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没有,并非如此。伊尹在有莘氏的田野上耕种,并乐于遵循尧舜之道。如果不是出于正当的理由,不是走正确的道路,即使给他天下,他也不屑一顾;即使把他的马匹拴系在千两白银之上,他也看都不看一眼。如果不是出于正当的理由,不是走正确的道路,他一个微薄的礼物也不给别人,也从别人那里拿不到一个微薄的礼物,商汤派人拿着礼物聘请他,他却洋洋得意地说:‘我为什么要接受商汤的聘礼呢?我难道要住在田野里,以快乐于尧舜之道吗?’商汤三次派人去邀请他,不久就改变态度说:‘与我一同居住在田野里,快乐于尧舜之道,我难道要比商汤成为尧舜的君主吗?我难道要比我的人民成为尧舜的人民吗?我难道要亲自见到这一切吗?上天生下这些百姓,使他们先觉悟而后觉悟,我是天民中的先觉者,我要用这些道理来启发民众。不是我自己觉悟了,是谁呢?’想到天下的百姓中那些没有被尧、舜恩泽的人,就像是被推到沟里的一样,他自己把重担放在肩上就像这样,所以他就去游说商汤,要求他讨伐夏朝拯救百姓。我没有听说过弯曲自己来端正别人的,何况是侮辱自己来端正天下呢?圣人的行为各不相同,有的远去,有的就近,有的去,有的不去,只要保持自己的清白就行了。我只听说他用尧舜之道来求见商汤,却没有听说他用烹饪之术。”《伊训》说:‘上天诛伐罪人是从牧宫开始的。朕载自亳地。’”

赏析:孟子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义利之辨”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观点。他认为伊尹之所以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因为他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道义的坚守。而对于那些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孟子则认为他们缺乏道义的指引,只会陷入无尽的欲望之中无法自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