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

孟子 · 第十卷 · 万章下 · 第一节

孟子说:“伯夷,他的眼睛不看那些邪恶的颜色,耳朵不听那些邪恶的声音。不是他的君主不侍奉,不是他的百姓不使用。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政治混乱就隐退。横暴的政令出自于哪里,横暴的民众居住在哪里,他是不忍心在那里的。想要和乡里的人来住,就好像穿着朝服戴着朝冠坐在泥炭和烈火中。在商纣王的时候,住在北海之滨,等待天下的政治清明。因此听了伯夷的名声,那些愚钝的夫人们就会变得廉洁,懦弱的人就会有远大的志向。”

伊尹说:“我做什么事不是出于君主的命令?我用什么去驱使百姓?”治理国家时,我也是前进;国家混乱时,我也前进。他说:“上天造就了这样的民众,使他们能够先知觉后知,使他们能够先觉悟后觉悟。我是上天的民众中的有先见者;我将用这些道理来觉悟这民众。”他考虑天下的人民,即使是普通的老百姓,有没有得到尧舜的恩泽的,如果自己推着他们进入沟渠里,那他自己就是承担了天下的重任。

他不以污秽的君主为耻,不拒绝小官。进仕不隐瞒贤才,一定要按照正确的途径去实现。被遗弃也不怨恨,处境困难也不悲悯。和乡里的人来住,悠然自得的样子不忍离开。“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即使你袒露身体裸裎在我的身旁,你又怎能污染了我呢?”所以听了柳下惠的名声,那些卑鄙的人变得宽容,浅薄的人变得敦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