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也。”

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却也。”

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万章曰:“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御与?”曰:“不可。康诰曰:‘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譈。’是不待教而诛者也。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

曰:“今之诸侯取之于民也,犹御也。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孔子之仕于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猎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

万章问:“请问与人交往时应该怀有什么样的心态?”孟子说:“应保持恭敬。”
万章说:“如果拒绝了别人的礼物,那么是否就不恭敬了呢?为什么呢?”孟子说:“当尊者给予礼物时,他会询问:‘你所接受的是符合义的,还是不符合义的’,然后你接受它。如果你认为这样做是不恭敬的,所以不接受,这是可以的吗?”
万章说:“请不用言辞去拒绝,而是用内心去拒绝,说你‘从平民那里取来的物品是不义的’,再用其他理由不接受,这样不可以吗?”孟子说:“他们交往是遵循道德的原则,他们相见是按照礼法的规定。这就是孔子所能接受的东西。”
万章说:“现在有人把人从国门外驱逐出境,他们的交往是遵循道德的原则,他们的馈赠是按照礼仪的规定,这样的人可以接受驱逐吗?”孟子说:“不能接受。康诰上说:‘杀害越国的人,在货物中,不怕死亡,没有百姓不怨恨他的。’这并不是等待教导而加以诛杀的行为。殷朝接受了商朝的统治,周朝接受了殷朝的统治,这是不必拒绝的。至于现今的情况,如不加以制止,又怎么能接受呢?”
万章说:“现在的诸侯从民众那里征收财物,就如同被人驱逐在外一样。如果能够妥善地履行礼节,那君子就应当接受,请问您有什么说法吗?”孟子说:“你认为会有君主出现,将像对待现今的诸侯那样进行诛杀吗?还是认为他们会改正过错后才进行诛杀?如果说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而索取就是盗窃,这是一种类推至义理的极致。孔子在鲁国做官的时候,鲁国人设下陷阱猎取小动物,孔子也参与其中。如果只是狩猎还可以,更何况是接受了他们的赐物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