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故书曰「翬帅师」,疾之也。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书曰「卫人立晋」众也。

诗句“翚帅师会宋公”出自《左传·隐公四年》,原文如下:

春,诸侯复伐郑。 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 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

此句翻译为:“春季,诸侯再次征伐郑国。宋公派出使者请求援军,鲁隐公拒绝了他。羽父请求鲁隐公出兵与宋公会师,但鲁隐公没有答应,坚持要求才同意出兵。”

接下来是诗句和译文的逐一对应:

  1. (音huī):指羽父(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因在此次战役中起兵协助鲁隐公而知名。

  2. 宋公使来乞师:指的是宋公派使者到鲁隐公处请求援助。

  3. 公辞之:鲁隐公拒绝了宋公的请求。

  4. 羽父请以师会之:羽父建议用军队与宋公会师,以增强力量。

  5. 公弗许:鲁隐公不同意出兵。

  6. 固请而行:羽父坚持请求后,鲁隐公才同意出兵。

此诗通过描述春秋时期的一场战争,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政治状况以及人物之间的互动。鲁隐公在这场战役中的决策展示了他的智慧和谨慎。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政治策略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