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王右伯舆,王叔陈生怒而出奔。及河,王复之,杀史狡以说焉。不入,遂处之。晋侯使士□平王室,王叔与伯舆讼焉。王叔之宰与伯舆之大夫瑕禽坐狱于王庭,士□听之。王叔之宰曰:「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瑕禽曰:「昔平王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騂旄之盟,曰:『世世无失职。』若筚门闺窦,其能来东底乎?且王何赖焉?今自王叔之相也,政以贿成,而刑放于宠。官之师旅,不胜其富,吾能无筚门闺窦乎?唯大国图之!下而无直,则何谓正矣?」范宣子曰:「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在,亦左之。」使王叔氏与伯舆合要,王叔氏不能举其契。王叔奔晋。不书,不告也。单靖公为卿士,以相王室。
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王右伯舆,王叔怒而出奔。及河,王复之,杀史狡以说焉。不入,遂处之。晋侯使士□平王室,王叔与伯舆讼焉。王叔之宰与伯舆之大夫瑕禽坐狱于王庭,士□听之。王叔之宰曰:「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瑕禽曰:「昔平王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騂旄之盟,曰:『世世无失职。』若筚门闺窦,其能来东底乎?且王何赖焉?今自王叔之相也,政以贿成,而刑放于宠。官之师旅,不胜其富,吾能无筚门闺窦乎?唯大国图之!下而无直,则何谓正矣?」范宣子曰:「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在,亦左之。」使王叔氏与伯舆合要,王叔氏不能举其契。王叔奔晋。
译文:
周襄公十年,王叔陈生因与伯舆争夺权力而发生争执。襄公偏向伯舆,导致王叔陈生大怒并出逃。当逃亡至黄河时,襄公又恢复了他的地位,并杀了史狡以安抚民心。然而王叔陈生没有接受,最终选择了离开。晋国的大臣士蔿负责调解王室内部的问题。在一次审理中,王叔的家宰和伯舆的大夫一起被关在了宫殿之内。士蔿听取了他们的陈述后,王叔的家宰感叹道:“即使是居住在简陋的柴门或闺房中的人也都能凌驾于他人之上,更何况是国君呢!他们怎能轻易地成为统治者?”他的这番话引起了在场人员的反思。
赏析:
《左传》中的这一章节描绘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社会风貌。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冲突、妥协以及最终的和平解决。其中“王叔之宰相以贿成,而刑放于宠”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腐败和权钱交易的现象。同时,王叔陈生的逃亡也反映了他对现状的不满和对公正的追求。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等语句,体现了周朝时期的宗法制度和君主权威观念。整体而言,《左传·襄公·襄公十年》通过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探讨,展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斗争,对于理解当时的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